林金兵杨承祥梁桦刘幸清文先杰
1医院,南方医院麻醉科;2医院麻醉科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41(02):-.
DOI:10./cma.j.issn.-..02.
ORIGINALARTICLES
本研究观察腰方肌阻滞(QLB)复合全身麻醉用于腰椎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其在改善手术条件、术后镇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择期行腰椎手术的患者50例,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25例):对照组(C组)和QLB组(N组)。排除标准:BMI35kg/m2,心肺功能明显异常,肝肾功能明显异常,药物依赖史,精神异常,文化程度低不能配合VAS评分者,凝血功能异常,局部麻醉药过敏者等。全身麻醉诱导前N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QLB,在每侧腰方肌和腰大肌之间的筋膜注射0.5%盐酸罗哌卡因15ml。C组不做QLB,单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完成手术。
记录患者术前(T0)、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即刻(T1)、手术开始前(T2)、手术结束时即刻(T3)、患者清醒拔管后即刻(T4)时点的MAP、心率、SpO2等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补液量、术者对肌松满意度评分;记录患者T4、术后4h(T5)、术后8h(T6)、术后12h(T7)、术后24h(T8)和术后48h(T9)时静态VAS评分,T7~T9时动态VAS评分;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用量;记录术后24h内舒芬太尼用量、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总按压次数、需额外使用静脉镇痛药补救镇痛的例数;记录术后发生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并发症情况。
2结果
2.1 一般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年龄、身高、性别比、ASA分级、BMI、手术时间、出血量、补液量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手术期间MAP、心率、SpO2比较
与T0时比较,两组患者T1~T3时MAP、心率降低(P0.05),T4时恢复到术前水平。两组患者各时点MAP、心率、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麻醉药物用量比较
与C组比较,N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用量及24h内舒芬太尼用量减少(P0.05)。见表2。
2.4 术后VAS评分比较
N组患者T4~T9时静态VAS评分及T7~T9时动态VAS评分均低于C组(P0.05,表3)。
2.5 手术医师肌松满意度、术后镇痛补救例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手术医师对N组患者术野肌松基本满意率(2分以下)达到84%,高于C组的56%(P0.05);N组患者术后镇痛补救例数仅4例,少于C组的9例(P0.05);N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4%,低于C组的4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本研究选择QLB3入路,将局部麻醉药注射到腰大肌与腰方肌之间的肌间隙,超声下定位简单,操作成功率高。
本研究发现,全身麻醉复合QLB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并无明显影响,却可以显著减少丙泊酚、瑞芬太尼、舒芬太尼、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用量。与C组比较,N组患者术后静态和动态VAS评分均明显降低,术后补救镇痛例数少,舒芬太尼总量减少,表明N组术后镇痛效果好。C组术中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用量明显高于N组,由于腰椎手术切开较小,术者对肌松要求高,在全身麻醉下常要求深肌松才能满足手术需求,全身麻醉复合QLB,由于局部麻醉药的神经阻滞作用,不需大剂量肌松药即可达到满意的肌松要求。本研究中,术者对N组的肌松满意度也较C组高。由于减少了全身麻醉药用量,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全身麻醉复合QLB用于腰椎手术可以减少局部麻醉药用量,降低术后VAS评分,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一种安全、可行的腰椎手术麻醉方法。
如果您对本文感兴趣,可登录我刊投稿系统平台(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olvz.com/skdy/4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