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特点、判断血量的方法、防治流程
一、产后出血的特点
由于妊娠引起孕妇特有的生理变化,如妊娠足月时与非孕状态相比,子宫体积增加千倍,流经子宫的血流量增加15倍,以及妊娠使血液高凝状态、纤维蛋白原增加等特性,因而使得产后出血具有出血凶猛,如不及时正确处理,可在短时间内发展为休克、凝血功能障碍甚至导致孕产妇死亡等严重后果的临床特点。
产后出血多由于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残留、产道损伤和凝血功能障碍四个方面,其中子宫收缩乏力占80%左右。
二、临床上判断出血量的方法
目测法、称重法、容积法、面积法、比色法及休克数法。休克指数法(SI)=HR/SBP(每分钟心率/收缩压mmHg)。SI=0.5,提示正常或失血量10%;SI=1.0,说明失血量大约为20%~30%,为轻度休克;SI=1.5~2.0,提示失血量大约为30%~50%,为重度休克。
分娩时,胎儿娩出后出血量在ml以内,多可以代偿,不会引起严重后果。但在15分钟内快速大量失血超过总血容量的20%左右(约~ml)时即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出血量超过ml,则很快发展为DIC,甚至导致产妇死亡。
三、产后出血的防治流程
(点击看大图)
四、产后出血的预防
(一)加强产前保健
产前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充分认识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高危孕妇尤其是凶险性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者应于分娩前转诊到有医院分娩。
(二)积极处理第三产程
积极正确地处理第三产程能够有效降低产后出血量和产后出血的危险度,为常规推荐(I级证据)。
1、预防性使用宫缩剂:是预防产后出血最重的常规推荐措施,首选缩宫素。应用方法:头位胎儿娩出前肩娩出后、胎位异常胎儿全身娩出后、多胎妊娠最后一个胎儿娩出后,予缩宫素10u加入ml液体中以~ml/h静脉滴注或缩宫素10u肌内注射。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还应考虑应用卡贝缩宫素,其半衰期长(40~50min),起效快(2min),给药简便,ug单剂静脉推注可减少治疗性缩宫剂的应用,其安全性与缩宫缩相似。如果缺乏缩宫素,也可选择使用麦角新碱或米索前列醇。
2、延迟钳夹脐带和控制性牵拉脐带:最新的研究证据表明,胎儿娩出后1~3min钳夹脐带对胎儿更有利,应常规推荐。仅在怀疑胎儿窒息而需要及时娩出并抢救的情况下才考虑娩出后立即钳夹并切断脐带(I级证据)。控制性牵拉脐带以协助胎盘娩出并非预防产后出血的必要手段,仅在接生者熟练牵拉方法且认为确有必要时选择性使用(I及证据)。
3、预防性子宫按摩:预防性使用宫缩剂后,不推荐常规进行预防性子宫按摩来预防产后出血(I级证据)。但是,接生者应该在产后常规触摸宫底,了解子宫收缩情况。
产后2h,有高危因素者产后2h是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时段,应密切观察子宫收缩情况和出血量变化,产妇并应及时排空膀胱。
中科白癜风国庆专家会诊治疗白癜风克白灵苏孜阿甫片价格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olvz.com/skzn/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