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性休克

抢救必备术中出血如何输血补液


临床上对于输血的原则是「能不输,就不输」,因为输血存在感染疾病和过敏、发热等不良反应,但总有那么些紧急情况不得不输,严格掌握输血指征,估计手术中失血量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1

如何评估手术当中的失血量?

美国有一份针对医护人员评估失血量的研究:将mL的红色液体倒在床单上,多数医护人员估计的量为50~mL,严重不足。所以仅仅凭借肉眼观察失血量显然不行,手术中经常使用的失血量评估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休克指数估计法:用相对基础血压(BP)和心率(HR),快速计算休克指数(SI=HR/BP),根据SI估计失血量。举个例子:患者失血前心率为90次/分,基础血压80mmHg,术中发现出血较多,心率次/分,基础血压仍为80mmHg,根据公式计算:SI=/80=1.5,估计失血量为mL。

SI

估计失血量(mL)

1.0

1.5

2.0

>0

2.及时采血进行Hb或Hct测定,计算公式:失血量=(术前Hct-测定Hct)×kg×7%×/术前Hct。

例如,一名女性患者术前体重50kg,Hct为40%,术中测定Hct下降至30%,按照公式计算失血量:(0.4-0.3)×50×7%×/0.4=mL。

3.根据手术过程中浸血手术单和纱布数量估计失血量,计算公式如下:

手术单血迹的面积估算10×10cm=5mL,15×15cm=15mL(不够准确)

纱布称重血纱布-干纱布(g=mL)

假如手术中使用了30块纱布,未浸透血液前为67.8g,浸透血液后称重为.8g,.8-67.8=75g,纱布上的血液量相当于75mL。

4.吸引瓶内液体Hb估算失血量:假如,患者术前Hb为g/L,术中吸引液总量为mL,测定吸引液Hb含量为31.4g/L,根据公式计算得出失血量为.4mL失血量吸引液总量(mL)×吸引液Hb含量(g/L)。

失血量=吸引液总量(mL)×吸引液Hb含量(g/L)/术前Hb含量(g/L)。

2

什么情况下需要输血?

我国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

Hb>g/L,不必输血。

Hb<70g/L,应考虑输血。

Hb在70~g/L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年龄及术后是否有出血风险等因素决定。

术中大量出血,有输血指征时,提倡「缺什么,补什么」,而不再像以前那样「出多少,补多少」,即成分输血,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输给相应的血液成分。

3

几种常见的成分输血

手术中最常使用的是悬浮红细胞,就是我们常说的红细胞悬液。当术中失血量为循环血容量的20%~50%时,可以只输红细胞,只要使Hb保持在70~80g/L,就可以维持组织中氧的供给。正常男性循环血量为80~85mL/kg,女性为70mL/kg。

打个比方,一个正常男性,体重65kg,循环血量大约为mL,当失血量为0mL时,占循环血量的27%,可以只输注红细胞悬液。失血量在~mL,输注5U红细胞悬液,~mL输注5~15U,大于mL,需要15U以上。每输注2U红细胞可以提高成人Hb10g/L。

手术时血小板输注指征:主要用于术中或术后凝血障碍(渗血)的处理。如果血小板功能正常,血小板计数(Pit)×/L,可以不输,但大量失血时50×/L就应输血小板。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即使血小板计数不低也可以输注。

已知或疑有血小板功能异常(如使用氯吡格雷、体外循环)和微血管出血者(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也是输血小板的指征。成人输入1个治疗量血小板,大约可提高(7.5~10)×/L血小板。

新鲜冰冻血浆含有纤维蛋白原与多种凝血因子,当PT大于参考值1.5倍,或凝血因子下降到正常值的30%~50%时,需要输注,起到补充凝血因子的作用,不能大量输注,剂量限制为8~10mL/kg。

冷沉淀主要含Ⅷ,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等,可以提高血液循环中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等凝血物质的含量,我国常规使用剂量为1~1.5U/10kg。最新的NICE发布的血液输注指南中指出:成人使用剂量为2pools,儿童为5~10mL/kg,最多不超过2pools。

如果失血量超过50%时,需输入新鲜冰冻血浆和白蛋白。但失血量超过循环血量时,在上述成分基础上加上血小板和冷沉淀。当同一患者输注多种成分血液制品时,应优先输血小板,血制品输注顺序:血小板-冷沉淀-冰冻血浆-红细胞,一般情况下输注时间为:血小板1U<30min;血浆mL<30min;红细胞1U≤4h。

4

输血过程中如何配合输液?

术中输血的目的是为了纠正血容量的丢失,提高红细胞的携氧能力,改善微循环,补充血液的胶体成分、凝血因子,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改善氧的运输能力。而静脉输液也是手术过程中治疗、抢救患者的关键措施。通过静脉输液可以增加血容量、维持血压。当发生大量失血时,要迅速补充容量,在输血的同时选择针对性的合适液体。两者相互配合,才能将风险降到最低,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输与不输,输多少,根据术中最大允许失血量(MABL)决定,公式如下:MABL=有效循环血量(EBV)×(Hct-24)/Hct。

估算失血量<1/3MABL,补平衡液,平衡液与失血量之比为3:1;

估算1/3MABL<失血量<MABL,补胶体,适当加用血液或平衡液,胶体液与失血量之比为1:1;

估算失血量>MABL,必须输血。

也有的医生简单归纳为以下两点:

输与不输:小于10%的出血可以不输。成人mL以内的失血可以不输。10%~20%的失血根据病人情况而定,即成人失血在~mL也可不输血。当失血量超过20%,即成人失血超过mL的大量出血,应及时输血。

输多少:补足超过20%失血部分。其它量通过3倍的液体补足,其中1/3应为胶体溶液。

5

术中输血的注意事项

能不输就不输,急性出血不需要补充全血,遵循个体化原则,成分输血,即「缺什么,补什么」。

注意输血速度,非紧急情况下,成人为5mL/min,小儿1mL/min左右。

输血后加强监测,发现过敏等不良反应时及时处理。

输血较多时要注意加温,非紧急情况,不在血内加任何药物。

外科手术是解决患者病痛的有效手段,术中准确,合理的估算失血量需要外科医生和麻醉医生的相互配合,不仅可以保证患者手术的成功,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输血,以免给患者带来危害。

参考文献

1.术中输血和输液的配合.AetaAnaesthesiolSeand,29(Suppl):1(英文)卿恩明节译邓硕曾校.

2.李佳棋.急性失血患者成份输血的指征探讨.当代医学,,20(24):54.

3.颜景欣.成分输血在临床中的应用.医学综述,6,12(24):-.

4.孙卉肖,王光.手术室大纱布含血量测定.总装备部医学学报,1,3(1):56-57.

5.刘晓琳,等.休克指数在失血性休克中的监测意义.数理医药学杂志,,24(3):-.

6.Bloodtransfusion.NICEguideline,.

7.黎海澜,焦伟等.《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推荐方案》在临床输血实践中的应用.中国输血杂志,,29(4):-.

8.中国医师协会输血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临床输血学分会.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推荐方案.中国输血杂志,,27(1):1-3.

编辑|高瑞秋

投稿|gaorq

dxy.cn

赞赏

长按







































中科白癜风医院
白驳风专家在线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olvz.com/skzn/64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