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急创中心接交通运输部东海救助局发来救助信息:高东机场以东80海里某轮船上1名船员被缆绳打伤,伤者不能动弹,伤情严重,拟送往医院救治。救援的相关信息,正实时在医院的院前智慧急救系统上刷新着。交通运输部东海救助局联合浦东新区医院,一场惊心动魄的海上严重创伤营救,正在争分夺秒进行着。“生命重于泰山!”“险情就是命令!”东海救助局直升机大队、浦东新区、医院同时接到命令后,立即启动远程救助系统。伤者通过直升机、转运车被迅速送至七院抢救室,绿色通道、多学科会诊、CT室明确诊断,诊断“脾脏破裂,伴腹腔大出血,失血性休克”。随即,伤者被快速送至手术室,经急诊手术、输血抗休克,伤者成功获救。术中,从伤者腹腔吸出了毫升积血,而人体总共血量不过4-5L。从医院,到患者进手术室,共用时40分钟。在这40分钟里,院内急创中心及各临床医技部门通力配合,实现了一次完美的时速竞赛。术后,伤者郑先生牵着医生的手,不停地道谢。医院位于浦东北片区,毗邻长江入海口,这里每天除了繁忙的路面物流,还有非常重要的水运,每年各类严重创伤发生率高,严重创伤患者往往因各种因素错过最佳救治时间。对此,七院相关负责人对此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于年3月成立急救创伤中心。经过3年的探索实践,急创中心不断完善院前院内救治流程,实现了对创伤患者“黄金1小时”的把控,创伤死亡率明显降低。同时,建立创伤患者伤情评估,做好分级诊疗;建立创伤专用通讯联络,实现专线信息沟通;建立创伤二线班制度,每天由主治以上职称急创中心成员承担白班和夜班的值班处置;建立急创及外科二线班联络群,及时与兄弟科室互通创伤患者伤情评估;建立严重创伤救治专家群,对于严重创伤患者直接启动该群,实现MDT多学科快速会诊等。急创中心运行三年多来,成功救治许多创伤危重患者。区域医疗中心的急创救治功能,不仅反映在陆面,应该是立体的,对于上海这个繁忙港口城市,海运人员健康安全同样重要。七院地处长江口,院领导高度重视七院急创中心的海上救援功能建设。为此,年七院与交通运输部东海救助局签署海上医疗救援项目合作。年10月20日,交通运输部东海救助局与医院开展了远程医疗救护演练,演练地点在东海海域。本次演练参演力量主要包括上海救助基地特勤救助队、救助船队“东海救”轮、救助保障中心以及医院创伤急救中心、烧伤科和神经外科等科室组成的专家组。实施了包括病员转运、现场急救、请求远程医疗协助、远程医疗机制启动、远程医疗指导等5个科目的演练。通过此次贴近实战的演练,进一步提升了东海救助局海上应对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置能力,积累了海上医疗急救经验,打破了复杂气象条件下接救病人“最后一公里”壁垒,检验了海上远程医疗救助指导机制有效性,增强了与医院协同救助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olvz.com/skxl/10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