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失血性休克 > 失血性休克定义 > 群贤毕至展大家风采,精准微创话肿瘤新篇祝
当前位置: 失血性休克 > 失血性休克定义 > 群贤毕至展大家风采,精准微创话肿瘤新篇祝
年12月1日,医院妇科主办,中国微创外科杂志、中国妇产科在线协医院第二届妇科微创精准手术与快速康复高峰论医院盛大开幕。
大会以“精准、微创、快速康复”为主题,邀请了国内五十余位妇产科、外科、麻醉科知名专家就妇科微创精准手术与快速康复热点难点问题,从专题学术交流、微创精准手术及宫腔镜新技术技能培训等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与交流,学术内容丰富,亮点纷呈,与会者们热情饱满,现场氛围浓厚!
开幕式
会议开幕式在大会执行主席、医院妇科主任王永军教授的主持下顺利进行。他隆重的介绍了莅临本次大会的领导与专家,并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以及诚挚的感谢!同时,他还希望大家通过此次会议能够在交流中增进友谊,并推进妇科微创事业的发展。随后,医院陈仲强院长、医院王建六教授出席开幕式并分别致辞。
王永军教授主持开幕式
陈仲强院长开幕式致辞
陈仲强院长首先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欢迎。随后,他简单概述了医院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计划,希望大家能够学有所获,满载而归!
王建六教授开幕式致辞
王建六教授在致辞中不仅介绍了医院多年来的发展与规划,还对大会主题“微创”、“精准”、“快速康复”发表了自己的一些理解与认识。随后,他又对参加会议的同仁们表示感谢,并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学术讲座
张师前教授:不可忽视腹腔镜冲洗液细胞学检测与管理
医院张师前教授在讲座中指出,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术中行腹腔细胞学检查以免遗漏已经存在的腹腔内肿瘤细胞的播散是十分必要的;腹腔细胞学阳性与子宫浆膜、宫颈、附件受累和大网膜转移密切相关(P0.05)。初次未行全面手术分期患者,如果腹腔细胞学阳性,存有子宫外转移的可能,再次行全面手术分期则十分必要。最后,张教授总结道,最严谨的生命科学,在规律面前又有其无固定规律性;如何更新理念比掌握已有知识显得更为重要;追求真相、探索真理永远是我们医者的目标。陈春林教授:宫颈旁血管解剖
医院陈春林教授以诙谐幽默的语言为大家带来了“宫颈旁血管解剖”。他指出,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是并发症发生率高的手术。随后,他又向大家展示了立体组织的三维重建模型,间接地阐释了患者大出血的原因,让大家对宫颈旁的血管有了更全面的认识。随后,陈教授又通过两种三维重建方法的比较,简单的概述了子宫深静脉的解剖特点,认为膀胱静脉存在个体化差异。最后,陈教授根据自身经验对如何更好的进行宫颈旁血管解剖做出总结:宫颈周围立体环,十对血管要牢记,清清楚楚话解剖,明明白白做手术。罗成华教授:盆底解剖与疑难肿瘤联合脏器切除术
医院罗成华教授在讲座中主要阐述了以下三部分内容:盆底应用解剖回顾、盆底软组织肿瘤—腹骶联合切除、盆底肿瘤联合盆腔脏器切除重建。荟萃大量图像展示,罗教授系统地介绍了盆腔脏器切除术治疗盆底肿瘤的历史、盆腔脏器切除术治疗直肠癌、宫颈癌的适应证、全盆腔脏器切除术后泌尿系与消化系重建—引流等内容,认为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是并发症发生率高的手术;盆底巨大伤口是外科医生行盆腔扩散癌手术所面临的难题。姚兰教授:EARS·妇科微创手术围手术期精准麻醉管理方案
医院姚兰教授为大家分享了“EARS·妇科微创手术围手术期精准麻醉管理方案”。首先介绍了EARS在结直肠、骨科、乳腺、泌尿、妇科择期手术中取得的成就,认为减少创伤应激、促进器官功能早期康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是加速康复外科(EARS)的重点,而实现EARS目标对麻醉学临床的挑战是麻醉科的重心。最后,姚教授强调道,以患者为中心的精准麻醉,不断合理个体化处理方案,探讨更有利患者的转归的理念与方法,持续提高麻醉质量,是围术期医学科的不断追求。陈龙教授:腹腔镜下DIE手术技巧分享
医院妇科中心陈龙教授在讲座中介绍到,手术损伤的风险在肠管、泌尿系和血管等方面。随后,陈教授结合多个手术视频中的经验分享,对比了DIE与肿瘤和普通妇科手术的异同,掌握骶韧带、阴道壁、肠管、输尿管、膀胱病灶等不同部位的手术原则。提出细致耐心非常重要,减少手术中不必要的牵拉,必要时转为阴式手术辅助,根据输尿管受累的部位和程度酌情采用必要的输尿管再植术,术者则需要一定的外科手术基础及熟练的手术技能。而多个精彩的手术视频演示完美的诠释了DIE是比肿瘤难度更高的妇科手术。范江涛教授:机器人系统在大子宫切除中的应用
通过比较机器人系统与传统腹腔镜术式的不同,广西医院范江涛教授表示,局限的术野、子宫活动度差、传统腔镜“straight-stick”的先天缺陷、子宫血管暴露困难,处理困难、出血、副损伤机会增加、子宫标本取出困难是目前腹腔镜切除大子宫所面临的挑战。而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出现,改变了子宫切除的手术路径,其可腕转器械、3D视野、术者自控镜头、7个自由度的机械臂使得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大子宫切除、盆腔复杂粘连的手术中更具优势。因此,机器人系统是开腹手术的替代选择之一!王玉东教授: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腹腔镜手术
无瘤是原则,取出是关键。通过多个手术视频演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王玉东教授在讲座中指出,肿瘤、胎儿、孕妇是妊娠合并卵巢癌的三要素;孕期手术、化疗应遵循有原则、无绝对原则,手术时间最好选择在孕中期,24-34周手术者,应予以类固醇类激素。根据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手术能力强的机构选择NACT或PDST都有较好的结局。因此,对于卵巢癌患者,术者选择NACT是必然的。随后,王教授还介绍了孕期卵巢恶性肿瘤的特点,认为妊娠期合并卵巢恶性肿瘤对母体及胎儿发育的影响取决于发现肿瘤时的妊娠周数,而腔镜手术则是妊娠期肿瘤患者的极佳治疗选择。杨林青教授:腹腔镜下血管损伤应急处理对策
医院杨林青教授通过多个手术视频向与会者们详细讲解了腹腔镜下血管损伤的处理对策:压、凝、扎、缝、查。他表示,腹腔镜下血管损伤和术后出血是导致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常引起严重失血性休克。术中止血若不彻底,则增加了盆腔黏连发生的机率。因此,在无法判断损伤的严重程度时,建议术者首先处理“压迫”局部止血,再根据自身能力选择进一步的处理策略。此外,在腔镜下止血时,术者应做到保持压力,吸引器配合,仔细辨认出血部位,切忌在辨认不清时盲目钳夹,当静脉破裂出血时增加压力后出血情况多可好转,可进行静脉破口修补。陆安伟教授:卵巢交界性肿瘤的诊治进展
卵巢交界性肿瘤(BOT)是指介于良性腺瘤与癌之间的具有恶性潜能的卵巢上皮性肿瘤,病理呈上皮复杂性增生并形成上皮簇,细胞异型性轻到中度,一般无间质浸润,即使有也不超过微浸润的界限。主要分为SBOT(典型和微乳头型)和MBOT(肠型和宫颈内膜型)两类。贵州省妇幼保健院陆安伟教授主要对以上类型BOT的病理特点、现存的相关观点和诊断争议、腹膜种植的诊断和处理、淋巴结受累的含义、腹膜假粘液瘤、BOT治疗和预后相关问题等进行解析。梁军副院长:肿瘤治疗新时代宫颈癌免疫的治疗
医院副院长、肿瘤内科主任梁军教授在授课中重点讲解了免疫细胞杀伤肿瘤细胞过程,认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生存,改变多种肿瘤的治疗格局;而扩大适应症、优化病人筛选是免疫治疗2.0时代需思考的问题。PD-1/PD-L1抑制剂并非针对所有患者均有效,相比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单效ORR低。最后,梁副院长总结道,包括妇科肿瘤在内的肿瘤治疗新时代即将到来;宫颈癌免疫治疗主要包括: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肿瘤疫苗、过继性免疫治疗;进一步探索疗效预测标志物和联合治疗策略是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李斌教授:妇科腹腔镜能量器械选择和使用技巧
中医院李斌教授在授课中指出,腹腔镜能量器械分类依据热量依次分为超声刀、双极电手术器械、单极电手术器械及激光;腹腔镜电外科四要素分别是电流、电压、阻抗及功率;腹腔镜能量器械止血原理有蛋白变性、干燥脱水、蒸发汽化及组织炭化。随后,结合多图片及手术视频展示,李教授重点强调到,创造安全操作距离、增加组织密度、减少张力、减少电凝接触时间及强度、选择先进的电外科器械(平台)及酌情选择无能量器械是防止能量器械热损伤的五大原则。康山教授: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癌的现状
医院康山教授主要对早期卵巢癌的诊断及全面的分期手术、卵巢癌的再分期手术、晚期卵巢癌的评估及治疗决策规定、晚期卵巢癌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复发性卵巢癌的手术治疗等内容予以讲解。他讲到,目前没有RCT证据证实早期卵巢癌治疗中哪种方式更获益,临床应谨慎使用;腹腔镜下再分期手术不会影响患者生存期;针对初治晚期卵巢癌腹腔镜下难以达到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应谨慎使用;严格把握手术指征,手术前充分评估肿瘤复发情况,由经验丰富的妇科肿瘤医生,必要时联合多学科共同完成。侯建青教授:腹腔镜下复发性卵巢癌手术相关问题探讨
医院侯建青教授首先介绍了复发性卵巢癌的定义和分类,指出化疗敏感型复发可对初期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达到临床缓解,在计划化疗停止后持续6个月以上复发。随后,侯教授通过多个手术视频演示,向大家讲述了复发性卵巢癌手术中的肠切除吻合、造瘘,孤立淋巴结复发、脾切除、脑转移复发、及盆腔脏器廓清术等术式,指出初治晚期卵巢癌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是决定患者生存时间的关键因素。魏正强主任:论文撰写要点及常见问题分析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魏正强主任为大家介绍了“论文撰写要点及常见问题分析”。其中,魏主任结合《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中专家及编辑部审稿中常见的问题、投稿流程、审稿特点、科研论文的撰写技巧、临床研究设计的基本要求以及已发表的高水平论文的范例说明等多方面内容向与会者们传授了如何提高科研论文水平的经验和技巧,为临床医生梳理了论文撰写思路,提高了文章质量与和投稿命中率。崔竹梅教授: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手术治疗
医院崔竹梅教授在讲座中主要讲解了葡萄胎的手术治疗和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N)的手术治疗两部分内容。其中,她讲到,目前GTN的手术治疗主要辅助应用于高危及极高危患者,对于就诊患者予行临床分期及预后评分。随后,崔教授以病例分享的形式,向与会者们详细介绍了高危GTN的手术治疗,指出目前针对脑转移瘤患者治疗方案尚无定论,大多依据个体情况,结合全身及局部化疗、放疗及手术进行综合治疗,手术切除病灶多于患者急性脑出血、水肿、脑疝,保守治疗效果较差时的急症处理。刘萍教授:膀胱尿道的解剖与尿控
医院刘萍教授首先介绍了膀胱的解剖生理,认为膀胱的厚度是可变的。而膀胱肌层的逼尿肌存在性别差异性,男性的逼尿肌多形成膀胱括约肌,女性则多不形成膀胱括约肌。随后,刘教授指出,膀胱内压力与尿道内压力的变化会影响排尿;尿道的中段和远端是控尿的重要部位;尿道的两侧、下后方、前方及周围的支持结构分别是盆筋膜腱弓及连接到尿道的支持组织、“吊床”结构、尿道支持韧带、会阴膜。最后,刘教授还分享了20世纪90年代前较为认可的四大理论和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被公认的三大妇科泌尿学学说,让现场学员受益颇多。周应芳教授:脂肪垫内直肠游离技术在直肠阴道DIE切除中的应用
医院周应芳教授在讲座中主要介绍了以下四部分内容:内异症的定义、内异症的分型、DIE相关解剖、腹腔镜手术技巧。其中,周教授详细阐述了内异症分型中的深部浸润型,认为DIE解剖与子宫根治术基本一致,并强调充分的术前准备十分重要。随后,通过一项精彩的手术视频演示,周教授重点分享了贴直肠游离法的注意事项及经验技巧,认为DIE应尽力彻底切除,但损伤风险大;腹腔镜手术切除DIE可行,但需要大量的手术经验积累;术者还应做到清清楚楚解剖,明明白白手术。谭先杰教授:通过探究主韧带理解和学习子宫颈癌手术
主韧带并非致密结缔组织,是维持子宫功能的主要韧带;是膀胱侧窝和直肠侧窝的分界线;是宫颈癌手术分型的唯一标准;是决定宫颈癌手术最终结局的关键;是宫颈癌术中容易招致麻烦性troublesome出血的地方;是成功保留自主神经,同时又不影响手术彻底性的关键。此外,子宫深静脉是血管平面与神经平面的分界线,术中可通过打开膀胱侧窝的后壁,在直肠侧窝的前方找到主韧带。而术中切除保证手术范围的关键是识别子宫深静脉、将血管完全暴露和游离、精细手术,分次切除。最后,医院谭先杰教授还分享了切除主韧带时容易遭遇的三处陷阱,为临床医生在行主韧带切除术时提供了新途径。朱琳教授:PFD腹腔镜下非网片治疗的探讨
医院朱琳教授为大家分享了“PFD腹腔镜下非网片治疗的探讨”。他讲到,现代盆底解剖学的整体理论结合“三水平”理论和“吊床假说”,建立了定位结缔组织缺陷的“三腔系统”,基于解剖与功能新概念的盆底修复手术强调精准的解剖缺陷定位,针对缺陷进行特异性修复,注重盆底解剖结构的修复和功能重建。随后,朱教授结合精彩的手术视频讲解了腹腔镜下膀胱宫颈悬吊术、腹腔镜下阴道侧旁修补术、腹腔镜下骶韧带高位悬吊术等PFD非网片治疗的术式的手术适应症及禁忌证,认为腹腔镜手术虽具有优势,但选择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不一定要“从一而终”。罗喜平教授:输尿管支架在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中的作用
输尿管支架的两种功能性放置方式,即损伤后治疗性放置以及手术前预防性放置。通过两个手术视频演示,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罗喜平教授讲述了术前输尿管支架放置可增加术中辨认容易度的优点,而术前输尿管支架放置会出现血尿、感染、增加手术费用、延长手术时间及单侧双尿管误伤的弊端。随后,罗教授总结道,术前支架放置可以减少输尿管损伤,但不能绝对避免损伤。王永军教授: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转移的诊断与处理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医院王永军教授在讲座中指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PALN)是宫颈癌治疗后最常见的复发部位,转移淋巴结明显影响预后,积极治疗可明显改善生存率。其诊断方式包括影像学检查、淋巴造影术、组织病理学、前哨淋巴结(SLN)等,文献研究显示,SLN优于PET、MRI、CT影像学检查。其治疗方式有放疗、化疗、同步放化疗、手术切除等,王教授指出,宫颈癌PALN转移区放疗疗效较好,同步化疗可有效降低远处转移,手术切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既能诊断,又有治疗和指导治疗作用。王志启教授:内膜癌SLND的思考
淋巴结转移是一个有序的过程,即淋巴结引流的特定模式是由肿瘤向远处引流,因此,如果前哨淋巴结无转移,则其后的淋巴结亦为阴性。荟萃大量临床研究文献及本院初步结果分析数据,医院王志启教授详细讲解了内膜癌SLND的主要内容,并总结道SLND对子宫内膜癌治疗有重要意义;SLND的敏感性、特异性和NPV较高,低危患者预后不受影响;如何提高检出率、腹主动脉旁SLN、低体积转移意义等均值得思考。张静主治医师:妇科ERAS康复之路
医院张静主治医师为大家带来了“妇科ERAS康复之路”。她在授课中主要对ERAS的发展历程、哪些因素影响患者手术康复、ERAS理念的核心原则、妇科ERAS现状、ERAS在妇科的实施等内容进行了讲解,指出无论采用何种全身麻醉方法,均需达到合适的麻醉深度,既要避免术中知晓,也要避免麻醉过深或过浅,BIS维持在40-60。另外,张医师还强调道,若想更好地实现ERAS康复,建立一个完善的ERAS团队是十分有必要的。
主持风采
会场花絮
12月2日论坛精彩继续,将有16位知名专家为学员带来精彩的学术报告,欢迎各位妇产科医生参会交流!
声明:本文为中国妇产科在线独家采编,经专家审阅后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扫描下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olvz.com/skdy/4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