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性休克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出


擅长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m.39.net/news/a_5567155.html

本文节选自《中国妇幼保健》年11月第32卷第22期

摘要

目的:探讨预防性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选取年1月-年12月四川省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例剖宫产术中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宫体注射子宫收缩药物的不同分为3组,每组各例。

对照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20IU缩宫素加入ml复方氯化钠液静脉输注;

研究组1:在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20IU缩宫素加入ml复方氯化钠液静脉输注后给予宫体注射μg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研究组2:在胎儿娩出后立即宫体注射μg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对比3组产妇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产后出血产妇的止血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研究组1和研究组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和研究组2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中、术后2h、24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研究组1和研究组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1术中、术后2h、24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与研究组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和研究组2治疗性宫缩药的使用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产妇共发生不良反应29例,发生率为22.83%,对照组、研究组1、研究组2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94%、11.18%、7.09%。

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出血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出血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分娩出来后24h内阴道出血量在ml以上,剖宫产术后出血量在ml以上。目前,产后出血是我国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全球每年约有14万产妇死于产科出血,其中产后出血占整个产科出血总人数的85%。近年来我国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剖宫产围手术期存在的最常见和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为产后出血。如果产妇存在妇科手术史、剖宫产史、多胎妊娠、羊水过多、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巨大儿等可引起子宫肌纤维过分伸展的因素时,会对正常子宫缩复造成的一定的干扰,使子宫过度膨胀,增加术中及术后大出血的几率。而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治疗方法包括前列腺素及缩宫素制剂等药物治疗、B-Lynch缝合、宫腔填塞、子宫动脉结扎,对于止血效果欠佳的产妇需要手术切除子宫,对孕产妇的心理及生理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本研究对剖宫产术中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预防性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选取年1月-年12月四川省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例剖宫产术中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包括多胎妊娠、羊水过多、瘢痕子宫、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巨大儿)为研究对象,均符合第7版《妇产科学》中高危产妇的诊断标准。年龄21~38岁,平均(27.34±2.18)岁;孕周35~41+5周,平均(38.15±1.27)周;孕次1~5次;产次1~3次;其中多胎妊娠例、羊水过多68例、瘢痕子宫77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70例、巨大儿37例。排除严重肝肾心肺功能不全者、凝血功能障碍者、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植入、糖尿病、胃溃疡、青光眼、重度子痫前期、哮喘、对研究药物过敏者等。按照宫体注射子宫收缩药物的不同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研究组1和研究组2,每组各例。3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参与者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所有产妇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打开产妇子宫下段,吸尽羊水,娩出胎儿。其中对照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20IU缩宫素加入ml复方氯化钠液静脉输注;研究组1在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20IU缩宫素加入ml复方氯化钠液静脉输注后给予宫体注射μg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研究组2在胎儿娩出后立即宫体注射μg卡前列素氨丁三醇。3组产妇在经过上述治疗后子宫出血仍不能有效控制,可增加子宫收缩药物的使用剂量,必要时进行手术干预治疗。

1.3出血量的计算标准

术中出血量采用容积法或面积法来计算,术后出血量采用称重法来计算。容积法:术中吸尽羊水与盆腔内积血液,用吸引瓶中液体量减去冲洗液体量来计算;面积法:术中采用纱布压迫止血,按照1cm2湿纱布面积=1ml血量来计算;称重法:出血量=(术后敷料重量-术前敷料重量)/1.05。

1.4疗效标准

显效:给药15min内子宫收缩反应明显,阴道出血量明显减少;有效:重复给药后30min内有子宫收缩反应,阴道出血量减少;无效:重复给药均无子宫收缩反应,阴道继续出血;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1.5观察指标

观察3组产妇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2h、24h出血量,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产后出血产妇的止血情况及不良反应。

1.6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两组间的差异比较采用x2检验,多组间的差异比较采用F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3组产妇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研究组1和研究组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9.25、8.37,P<0.05);研究组1和研究组2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2,P>0.05)。见表2。

2.23组产妇手术时间

术中、术后2h、24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比较3组产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8,P>0.05)。对照组术中及术后2h、24h出血量显著高于研究组1和研究组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6.15、65.58、83.49,t2=61.53、68.79、92.18,P<0.05);对照组产后出血率显著高于研究组1和研究组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33、6.57,P<0.05);研究组1术中及术后2h、24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与研究组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5、0.43、0.53,x2=0.87,P>0.05)。见表3。

2.33组产妇的止血情况比较

研究组1和研究组2治疗性宫缩药的使用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34.18、37.25,P<0.05)。见表4。

2.4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所有产妇共发生不良反应29例,发生率为22.83%。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低热、恶心呕吐、头疼、腹泻、血压升高,基本无需治疗,可自行消失。其中对照组有5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4%,研究组1有15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8%,研究组2有9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9%。

3讨论

产后出血为产科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其临床症状表现为产妇产道出血急且量多,产妇一旦发生产后出血,失血量较多时严重者可造成产妇死亡,还能引起休克、凝血功能障碍、呼吸窘迫综合征、脑垂体坏死、切除子宫等严重并发症,即使抢救成功,仍然可能发生较为严重的后遗症。正常分娩的产妇在妊娠期宫腔内的压力不断增大,使宫腔扩大,子宫肌肉肥厚,胎儿娩出后宫腔体积突然缩小,使子宫肌纤维血管受压,有利于止血。但产妇若存在妇科手术史、剖宫产史、多胎妊娠、羊水过多、前置胎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巨大儿等高危因素时,可出现胎盘剥离及软产道异常损伤,对子宫肌肉收缩造成一定影响,从而引发产后出血,因此预防和治疗宫缩乏力主要在于子宫肌肉收缩力的增强。

目前,临床上对于产后出血治疗和预防的主要方法为药物治疗,其中缩宫素为治疗产后出血较为经典的宫缩类药物,其对子宫平滑肌缩宫素的受体选择性作用,增加细胞Ca2+内流,使子宫平滑肌的收缩频率和收缩力增强。但其半衰期仅为30min,收缩作用持续的时间较短,且缩宫素受体有限,当受体处于饱和状态时,即便是大剂量的注射缩宫素也无法加强宫缩。在临床上伴有常见高危因素的产妇,子宫往往出血迟缓,常在宫腔内积存,当达到一定程度时才排出大量血块,此时出血量超过血容量的40%才发现出血,凝血因子减少,即便是子宫收缩较好,也可因凝血功能障碍而发生出血不止的情况,严重者可出现休克甚至导致死亡,为挽救患者生命必须实施全子宫切除术,不仅使产妇失去再生育能力,还会导致产妇出现内分泌功能改变、卵巢早衰,对产妇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为前列腺素的衍生物,是一种新型促子宫收缩药物,其性质稳定、半衰期长。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进入体内,可增加子宫平滑肌张力,使宫内压力增强,提高Ca2+浓度,促进子宫收缩的频率和幅度,开放血窦、血管迅速,止血效果较好。与传统的缩宫药物相比,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具有水溶性强、活性佳、半衰期长等优点,可强而持久刺激子宫平滑肌收缩,且不良反应少。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研究组1和研究组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和研究组2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中及术后2h、24h出血量显著高于研究组1和研究组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后出血率显著高于研究组1和研究组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术中及术后2h、24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与研究组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和研究组2治疗性宫缩药的使用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产妇共发生不良反应29例,发生率为22.83%。其中对照组、研究组1、研究组2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94%、11.18%、7.09%。说明在预防和治疗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出血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宫体注射效果优于单独的缩宫素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宫体注射,且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使用可减少治疗性宫缩药物的使用,且不良反应均为暂时性的,可自行消失。但两者联合使用时,不良反应可能会累加,使用时应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出血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编辑:范文豪

审核:黄秀媚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olvz.com/skal/825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