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治疗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3%8E%E6%9D%A5%E4%BA%86%C2%B7%E5%B8%A6%E4%BD%A0%E8%B5%B0%E5%87%BA%E7%99%BD%E7%99%9C%E9%A3%8E%E9%98%B4%E9%9C%BE/20783753?fr=aladdin休克
一、概论
休克的定义:休克是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
(一)发病机制
有效循环血容量锐减及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以及产生炎症介质是各类休克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缺血必缺氧)
1.微循环的三期变化:
(1)微循环收缩期:由于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兴奋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升血压。
特点:只出不进导致低灌注缺氧,血压正常或轻度升高。
(2)微循环扩张期:细胞处于无氧状态,乳酸等产物蓄积,微循环广泛扩张。
特点:只进不出,导致血压进行性下降,意识模糊。
(3)微循环衰竭期:不可逆,引起DIC,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补充:微循环:由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动-静脉吻合支和微静脉等部分组成。.
2.代谢改变
3.炎症介质与缺血再灌注损伤;
4.内脏器官激发损害。
(二)临床表现
1.休克代偿期:轻度休克:脉搏一般在次/分以下;
表现:①兴奋或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手足湿冷、心率呼吸加速、过度换气。②血压正常或稍高,反映小动脉收缩情况的舒张压升高,故脉压缩小。③早期可逆转。
病理调节改变:主要是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释放大量儿茶酚胺。
2.休克抑制期(失代偿期):
中度休克:脉搏一般在-次/分以下;
重度休克:脉搏速而细弱或摸不清。失血40%以上。
表现:①神志淡漠、反应迟钝,甚至神志不清或昏迷,口唇肢端发绀,出冷汗、脉搏细速、血压进行性下降、脉压更缩小。尿少甚至无尿。②可造成代酸。
(三)诊断与监测(重要)
1.诊断:根据休克的临床表现诊断。
记忆:脉搏≥,失血≥为中度休克。
分期
程度
神志
口渴
皮肤黏膜
脉搏
血压
尿量
估计失血量
色泽
温度
代
偿期
轻度
神志清楚,伴有痛苦表情,精神紧张
口渴
开始苍白
正常,发凉
次/分,尚有力
收缩压正常或稍升高,舒张压增高,脉压减小。
正常
20%以下(ml以下)
抑制期
中度
神志尚清楚,表情淡漠
很口渴
苍白
发冷
-次/分
收缩压70-90mmHg,脉压小。
尿少
20-40%(-ml)
重度
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非常口渴,可能无主诉
显著苍白,肢端青紫
厥冷(肢端更明显)
速而细弱或摸不到
收缩压70mmHg或测不到。
尿少或无尿
40%以上(ml)
2.休克的监测
一般监测
(1)精神状态:脑组织灌注和全身循环状况的反应。
(2)皮肤温度、色泽
(3)血压:收缩压<90mmHg,脉压<20mmHg是休克存在的表现;
(4)脉率:脉率/收缩压(mmHg)计算休克指数(概念:脉率/收缩压)休克指数:0.5提示无休克;0.5-1.0为休克前期。1.0-1.5提示有休克;>2.0为严重休克。
(5)尿量:是休克期反映肾血液灌注及其他器官血流灌注最简单可靠的指标。①尿量30ml/h、比重增加者——肾血管收缩和供血量不足②血压正常但尿量仍少且比重偏低者——提示急性肾衰竭,此时CVP正常。③当尿量维持在30ml/h以上时,则休克以纠正。
特殊监测
(1)中心静脉压(CVP):最常用的检测指标。代表了右心房或者胸腔段腔静脉内压力变化CVP的正常值为5~10cmH2O。
<5cmH2O时,表示血容量不足;
>15cmH2O时,则提示心功能不全、静脉血管床过度收缩或肺循环阻力增高;
>20cmH2O时,则表示存在充血性心力衰竭。
(2)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和肺动脉压(PAP):反映肺静脉,左心房和左心室的功能.
PAP的正常值10-22mmHg(1.33-3Kpa);
PCWP的正常值是6-15mmHg(0.8-2.0Kpa),与左心房内压接近。
PCWP低于正常值反映血容量不足(较CVP敏感);
PCWP增高可反映左心房压力增高(急性肺水肿)。
(3)心排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
CO:是心率和每搏排出量的乘积,成人CO正常值:4-6L/min;除以体表面积就得到心脏指数(CI),正常值为2.5-3.5L/(min×㎡)。CI是最适合在不同个体间比较的心功能指标。
(4)动脉血气分析:
休克时可因肺换气不足,出现体内二氧化碳聚积致PaCO2明显升高;相反,如患者原来并无肺部疾病,因过度换气可致PaCO2较低;若PaCO2超过45~50mmHg时,常提示肺泡通气功能障碍;PaO2低于60mmHg,吸入纯氧仍无改善者则可能是ARDS的先兆。
(5)动脉血乳酸测定:
正常值为1-1.5mmol/L,危重患者允许到2mmol/L。乳酸盐浓度持续升高,表示病情严重。它是反映休克的预后及休克的严重程度。休克导致高乳酸血症、无氧酵解。
(6)DIC的检测:
当下列五项检查中出现三项以上异常,结合临床上有休克及微血管栓塞症状和出血倾向时便可诊断DIC。包括:①血小板计数低于80×/L;②凝血酶原时间比对照组延长3秒以上;③血浆纤维蛋白原低于1.5g/L或呈进行性降低;④3P(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阳性;⑤涂片中破碎红细胞超过2%等。
(四)治疗
尽早去除引起休克原因,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扩容是关键纠正微循环障碍,提高心脏功能和恢复人体的正常代谢,防止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急救措施:尽快创伤制动,大出血止血、应用休克裤、保持呼吸道通畅、抬高头部和下肢(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
(2)补充血容量:是纠正休克引起的组织低灌注和缺氧的关键。首选平衡液。
(3)积极处理原发病:外伤病人大休克,抗休克同时手术止血。
(4)纠正酸碱平衡失调:主张宁酸毋碱。
(5)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少用缩血管药,扩容基础上用扩血管药。
(6)治疗DIC,改善微循环:扩容扩血管,必要时应用肝素或抗纤溶药物。
(7)皮质类固醇和其他药物的应用:皮质类固醇可用于感染性休克和其他较严重的休克。
二、低血容量性休克
(一)治疗方法
1.补充血容量:首选平衡盐溶液。若血红蛋白浓度大于g/L可不必输血;低于70g/L可输浓缩红细胞;在70-g/L时,输红细胞。可根据患者的代偿能力、一般情况和其他器官功能来决定是否输红细胞;先快后慢,先盐后糖。急性失血量超过总量的30%可输全血,但仍应补给部分等渗盐水或平衡盐,以减少毛细血管内血液粘度和改善微循环,以纠正低血容量。
2.中心静脉压与补液的关系
血压
CVP
原因
处理原则
正常
高
容量血管过度收缩(静脉收缩)
舒张血管
正常
低
血容量不足(低)
补充血容量(适当补液)
低
高
血容量相对过多(高)或心功能不全(衰)
给强心药物,纠正酸中毒,舒张血管
低
低
血容量严重不足(低)
充分补液
低
正常
心功能不全(衰)或血容量不足(低)
补液试验:确定是否是“衰”还是“低”
补液后无效是“衰”有效是“低”
歌诀:常压CVP,高缩低就低;低压CVP;高高衰低低;正常衰或低;
三、感染性休克
(一)常见致病菌和发病机制
1.常见致病菌:G-最常见: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肠球菌、厌氧菌、结核杆菌、破伤风与气性坏疽杆菌、真菌、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为内科常见的感染致病菌。
2.发病机制:感染性休克可继发于以释放内毒素的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的感染,不一定有感染灶。如大面积烧伤、败血症、急性腹膜炎、胆道感染、绞窄性肠梗阻及泌尿系感染等,亦称内毒素性休克。在确诊为感染性休克的患者中,可能未见明显的感染病灶,但具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①体温38°C或36°C;②心率90次/分;③呼吸急促20次/分或过度通气,PaCmmHg;④白细胞计数12×/L或4×/L,或未成熟白细胞10%。
(二)临床表现
“暖休克”较少见,不太严重,为G+感染引起的早期休克;
“冷休克”较多见,更为严重,由G-感染引起。暖休克不及时治疗会发展到冷休克。
(三)治疗
首先是病因治疗,原则是抗感染的同时抗休克。在休克未纠正前,应着重治疗休克,同时治疗感染;在休克纠正后,应着重治疗感染。抗休克治疗无效时应考虑手术治疗休克。
1.补充血容量:
此类患者休克的治疗首先以输平衡盐溶液为主;
感染性休克的病人先扩张血管;
2.控制感染:
主要措施是应用抗菌药物和处理原发感染灶
3.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常伴有严重的酸中毒。
4.心血管药物的应用:
经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而休克未见好转时,应采用血管扩张药物治疗,例如山莨宕碱、多巴胺等或者合用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和酚妥拉明的联合应用。
5.皮质激素治疗:应用限于早期、用量宜大,可达正常量的10~20倍。维持不宜超过48小时。(无用上激素)
四、心源性休克(即心力衰竭)
五、过敏性休克
(一)临床表现
1.休克出现之前或同时,常有一些与过敏相关的症状。
2.一是有休克表现即血压急剧下降到10.6/6.6kPa(80/50mmHg)以下,病人出现意识障碍,轻则朦胧,重则昏迷。
(二)治疗
1.立即移去过敏原或致敏的药物,停止接触或进入人体。
2.首选:肾上腺素.
声明一下,本平台是资源交流学习平台,资源来源于网络搜索,仅仅提供医学生学习的机会,不参与任何资料售卖行为,只为学习,进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大家如果下载学习,请学习后删除,不得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olvz.com/skzn/5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