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性休克

天津塘沽爆炸,现场急救你所需要了解的知识


年8月12日23:30左右,天津港国际物流中心区域内某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发生爆炸的是集装箱内的易燃易爆物品。在灭火过程中发生2次爆炸,导致部分现场人员被困,目前仍在全力搜救。截至今日中午12时,此次爆炸事故共造成44人死亡,其中包括12名消防官兵;住院治疗人,其中重症伤员66人。

爆炸发生后,现场附近众多居民楼和办公楼出现了门窗玻璃震碎的情况。滨海新区与天津市区之间津滨轻轨东海路终点站屋顶出现部分倒塌,卷帘门、玻璃破损。在距离爆炸现场一公里远的一座八层建筑物楼顶,屋顶有地方已经塌下来,门也变形了。在爆炸点附近的高速公路上,爆炸发生时正驾车经过的车辆也严重损毁。

图为具离现场1公里远的居民楼浴室玻璃被震碎,还能清楚地看到地面上斑斑的血迹。

图为在爆炸点附近的高速公路上,一爆炸时正经过该地的车辆,可看出车辆已严重损毁。

在爆炸现场附近,有不少出租车和私家车自医院接受救治。有志愿者前来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如果我们在现场的话该如何救助伤员呢?

这起事故是由于化学品爆燃引起的爆炸,事故现场的伤者最可能出现烧伤、割伤甚至是冲击伤等伤情,离事故较远的地方由于爆炸产生的剧烈冲击波使得部分房屋倒塌,玻璃破损等也导致了部分人受伤。下面首先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些基本的创伤现场救护知识。

创伤现场急救技术

为了迅速、准确、有效地做好创伤现场急救,非医务人员掌握一些急救知识和急救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创伤现场急救的基本原则是先救命,后治伤。以下介绍创伤现场最常用的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急救技术。

(1)止血。

身体有自身的生理止血机制,一般毛细血管或小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都可以通过这个机制自然止血。但对于较为严重的大出血,这种机制就失去了效能,这时必须帮助伤员进行紧急止血。常用的现场止血方法有加压包扎法、填塞法和止血带法。出血部位的不同,出血的性质不同,危险性不同,止血方法也有所区别。

原则上应根据出血部位及现场的具体条件选择最佳方法,使用急救包、消毒敷料、绷带等,在紧急情况下,现场任何清洁而合适的物品都可临时借用做止血用物,如手帕、毛巾、布条等。小伤口出血,只需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干净,盖上消毒纱布、棉垫,再用绷带加压缠绕即可。较深的部位如腋下、大腿根部可将纱布填塞进伤口再加压包扎。将受伤部位抬高也有利于静脉出血的止血。动脉出血根据情况用加压包扎法、填塞止血法或止血带法止血。不管使用何种方法,都要注意不当止血可能带来后遗症。特别是使用止血带时注意捆扎部位要准确,压力要适当,衬垫要垫平,时间要尽量缩短,要有明显上止血带的标记,并且定时要放松。

(2)包扎。

包扎的目的是保护伤口,减少污染,固定敷料、药品和骨折位置,压迫止血及减轻疼痛。常用材料有三角巾和绷带。三角巾的用途较多,可折叠成带状作为悬吊带或用作肢体创伤及头、眼、下颌、膝、肘、手部较小伤口的包扎;可展开或折成燕尾巾用于包扎躯干或四肢的大面积创伤;也可两块连结成燕尾式或蝴蝶式(两块三角巾顶角连结在一起)进行包扎。注意在给伤员包扎时要简单清创后再包扎,不能用手和脏物触摸伤口,不能用水冲洗伤口(化学伤除外),不能轻易取出伤口内异物,也不能把脱出体腔的内脏送回。包扎要牢靠,松紧要适宜。包扎完了要使伤员保持体位舒适。包扎时应将指(趾)端外露,以便观察血液循环。注意一般将结打在肢体外侧面,严禁在伤口上、骨隆突处或易于受压的部位打结。在解除包扎时,应先解开固定结或取下胶布,然后再松解。紧急情况或难以解开时,可用剪刀剪开。

(3)固定。

目的是为减少伤部活动,减轻疼痛,防止再损伤,便于伤员搬运。所有四肢骨折均应进行固定,脊柱损伤、骨盆骨折及四肢广泛软组织创伤在急救中也应相对固定。固定器材最理想的是夹板,类型有木质、金属、充气性塑料夹板或树脂做的可塑性夹板。但在紧急时应注意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选用竹板、树枝、木棒、镐把、枪托等代替。还可直接用伤员的健侧肢体或躯干进行临时固定。固定还需另备纱布、绷带、三角巾或毛巾、衣服等。

如果伤员同时有伤口和出血,应先止血、包扎,然后再固定骨折部位。在处理开放性骨折时,刺出的骨折断端在未经清创时不可直接还纳伤口内,以免造成感染。夹板固定时,其长度与宽度要与骨折的肢体相适应,长度必须超过骨折上、下两个关节;固定时除骨折部位上、下两端外,还要固定上、下两个关节。夹板不可与皮肤直接接触,其间应用棉垫或其它软织物衬垫,尤其在夹板两端、骨隆突处及悬空部位应加厚衬垫,防止局部组织受压或固定不稳。固定应松紧适度、牢固可靠,以免影响血液循环。肢体骨折固定时,一定要将指(趾)端露出,以便随时观察末梢血液循环情况,如发现指(趾)端苍白、发冷、麻木、疼痛、浮肿或青紫时,说明血液循环不良,应立即松开检查并重新固定。伤员固定后应避免不必要的搬动,不可强制伤员进行各种活动。

(4)搬运。

搬运伤员的基本原则是及时、安全、迅速地将伤员搬至安全地带,防止再次损伤。现场搬运多为徒手搬运,也可用专用搬运工具或临时制作的简单搬运工具,但不要因为寻找搬运工具而贻误搬运时机。

担架搬运法是最常用的搬运方法,适用于病情较重、搬运路途较长的伤病员。搬运时由3~4人组成一组,将病人移上担架;使病人头部向后,足部向前,后面的担架员随时观察伤病员的情况;担架员脚步行动要一致,平稳前进;向高处抬时,前面的担架员要放低,后面的担架员要抬高,使伤病员保持水平状态;向低处抬时,则相反。若现场没有担架,转运路程较近、伤员病情较轻,可以采用徒手搬运法。

对于一些特殊伤员,如腹部内脏脱出、昏迷、骨盆损伤、脊柱脊髓损伤、身体带有刺入物、颅脑损伤及开放性气胸的伤员,要根据伤情选用特殊的搬运方法。

特别是怀疑有脊柱、脊髓损伤的伤员,在搬运时,应严防颈部与躯干前屈或扭转,应使脊柱保持伸直。对于颈椎伤的伤员,要有3~4人一起搬运,1人专管头部的牵引固定,保持头部与躯干成一直线,其余3人蹲在伤员的同一侧,2人托躯干,1人托下肢,一齐起立,将伤员放在硬质担架上,伤员的头部两侧用沙袋固定住。对于胸、腰椎伤的伤员,3人同在伤员的右侧,1人托住背部,1人托住腰臀部,1人抱持住伤员的两下肢,同时起立将伤员放到硬质担架上,并在腰部垫一软枕,以保持脊椎的生理弯曲。在搬运伤员的过程中,注意动作要轻巧、敏捷、步调一致,避免震动。应根据不同的伤情和环境采取不同的搬运方法。转运途中应随时观察伤病员的伤势与病情变化。

由于事故现场发生了二次爆炸,很多现场的救护人员及群众都被波及到了。下面先让我们来学一下爆震伤的现场救护。

爆震伤的现场救治

爆震伤是指冲击波击中人体时释放出的能量而造成的各种损伤。爆震伤与一般创伤相似,但又有其特殊性,其特点是外轻内重(体表损伤轻而内脏损伤重),发展迅速(中度以上的冲击伤病情发展快),常发生多部位或多脏器伤。

(一)致伤机制

爆震伤可致一种或一种以上损伤,其致伤机制包括:

1.冲击伤

即爆炸气流导致的气压伤,主要损伤中空器官,如肺、鼓膜和胃肠道。

2.抛射伤

伤员被爆炸气流抛射出的物体(如弹片)击中所致损伤。

3.撞击伤

伤员身体被抛出撞击地面或其它物体所致损伤。

4.烧伤

爆炸火球产生的热烧伤或吸入有毒灰尘或烟雾造成的气道损伤。

5.核化生损伤

由于脏弹爆炸引起的化学、生物或放射物质的扩散污染所致损伤。

(二)现场救治措施

爆震伤伤情复杂、外轻内重、内外兼有、发展迅速,现场急救是其救治过程的起始和基础,十分重要。

1.确保环境安全

应尽快使伤员脱离致伤因素,并迅速运送到安全地点。

2.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可自主呼吸者,应鼓励伤员咳嗽排痰,清除口鼻分泌物。对有舌后坠的昏迷伤员,应用口(鼻)咽通气管维持通气。呼吸停止者,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3.迅速止血、补液

有伤口出血者,应立即给予加压包扎;对肢体动脉干出血者,可用止血带止血,并做好明显标记,优先后送。发现胸部伤口时,可用厚敷料紧密包扎,封闭开放性气胸创口。对发生低血压或休克的伤员,可立即输液;能饮水者可口服抗休克液,以迅速补充血容量。

4.严密观察伤情

由于听力器官和肺是冲击波最敏感的靶器官,并且冲击伤易损伤胃肠。因此,在兼顾其它器官的情况下,要密切观察听力器官、肺和胃肠是否有损伤。

5.妥善搬运、后送

搬运伤员时,要固定好伤肢,防止颠簸,减少活动;有脊柱和脊髓损伤时,应保持脊柱过伸的体位和呼吸道通畅。后送途中要注意休息,一般伤员保持左侧卧位,头低于足部;对鼓膜破裂、口鼻出血或咳血性泡沫痰的重伤员,采用头高卧位或半卧位后送,不可搀扶伤员后送,防止再次损伤。

爆炸后,现场滚滚浓烟,火光冲天,很多现场的群众都被烧伤了,让我们了解一下烧伤的救护。

烧伤伤员的现场救治

首先要帮助伤员迅速脱离致伤源,最大限度的阻止进一步的伤害。烧伤是由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于体表所造成的皮肤、皮下以及更深层次组织的损伤,还包括波及眼部、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的损伤。烧伤伤员现场急救是整个烧伤救治过程的起始和基础。处理恰当、合理,不仅可以减轻伤员伤痛,而且对平稳度过休克期、保护创面、防止感染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热力烧伤

当伤员身上衣物着火时,应尽快脱去燃着的衣服或扑灭火焰,或协助倒地滚动,用身躯压灭火焰,可用附近水源灭火,或跳进水中灭火。快速评估伤情,包括烧伤面积、深度、生命体征、有无合并症。尽快清除衣服碎片,对烧伤创面用流动水冲洗,以便减轻损害和缓解疼痛。随后简单清洗创面并使用无菌敷料包扎,不用有色或油质外用药。合并吸入性损伤、大出血、骨折、气胸、窒息等,应立即止血包扎固定。

2.化学烧伤

化学剂所致的烧伤,如酸、碱等,应用大量清水持续冲洗创面。避免使用中和剂,以免中和产热加重烧伤,或忙中出错,加重损伤。对石灰烧伤,应先用软毛刷清除石灰粉或用干布擦拭干净后,再用大量清水冲洗。用无菌敷料或清洁布单保护创面,现场不能使用外用药或油质敷料。

3.眼球烧伤

应用清水持续冲洗眼睛,严禁使用手或手帕揉擦眼睛。

4.吸入性损伤

火灾现场的伤员很有可能出现吸入性损伤,该类伤员因外在伤害不明显,很容易在事故现场被忽视,如不及时处理,往往是非常致命的。吸入性损伤指吸入有毒烟雾或化学物质对呼吸到所致的热力与化学物的混合损伤。当伤员面颈和前胸烧伤、鼻毛烧焦、口唇肿胀、刺激性咳嗽、痰中有炭屑等应高度怀疑伤员有吸入性损伤的可能。若伤员烦躁不安,应搞清原因给予镇静止痛药。该类伤员烦躁不安通常为休克或窒息引起,应及时加强ABC复苏治疗,医院。

爆炸及其冲击波导致了附近路过的车辆也遭了殃。下图为在爆炸点附近公路上被波及的车辆,可看出已严重损毁。如果这时仍然有伤员在车上我们该怎么救治呢?

公路交通的现场救治

在公路交通事故中,致伤过程复杂多变,可能发生撞击、碾压、挤伤、燃烧、爆炸等一系列伤害,同时还可能因安全带、气囊及有毒气体泄露等导致继发的人员伤亡。因此,同一交通事故,伤员可同时遭受多种损伤,而同一类损伤可能在多部位和多系统出现,即多发伤和复合伤发生率高。交通事故中的多发伤发生率可高达50%以上。多发伤涉及多个器官组织,且伤情严重。大出血、休克发生率高,一般报告为50%,低血容量性休克与心源性休克可重叠出现,严重多发伤早期的低氧血症发生率可高达90%。主要致死原因为严重的颅脑伤、胸部伤和腹部伤。受伤部位越多,死亡率越高。

公路交通事故的防护与逃生

1.逃生技能

(1)当车辆翻出路外时,应判断车辆是否还会继续往下翻滚,在不能判明的情况下,应维持车内秩序,组织人员依次离开,让靠近悬崖外侧的人员先下。否则,重心产生偏离,引起车辆继续往下翻滚,会造成更大伤害。

(2)当车辆发生碰撞或翻车后,由于燃油的渗漏、电路短路等原因,可能引起车体燃烧,应尽快离开车体。如果车门因变形或其他原因无法打开,应考虑从车窗逃生。如果车窗是封闭状态,应尽快敲碎玻璃。由于前挡风玻璃的构造是双层玻璃间含有树脂,不易敲碎,而两侧车窗则是网状构造的强化玻璃,敲碎一点整块玻璃即全碎,因此应用专业工具在车窗玻璃一角的位置敲打,击碎玻璃逃生。

(3)当车辆坠入河中时,首先应想法逃出车外。否则,待喝了几口水后,已无力离开车体了。

(4)车辆行驶发现刹车失效时不能盲目跳车。在这种情况下,司机一般会以减低挡位来降低车速,在减挡失败后,司机会将车开到靠山一边的路沟去,用车体的侧面与山体撞刮来避免重大伤亡。因此,应抓紧车体内固定物,以减轻对人体的伤害。

(5)对于驾驶者而言,要头脑冷静,保持正确的驾驶姿势,系好安全带,安全带下部应系在胯骨位置,不要系在腹部,上部则置于肩的中间,大约在锁骨位置。一定要将安全带下部拉紧,系好安全带,听到“咔嗒”声后,还应再次确认。

2.避免二次损伤

事故发生后,在离开车体前,应检查自己的肢体是否受到损伤。在颈椎、胸椎、腰椎损伤后身体活动受限时,不能随意移动身体。否则,椎体极易遭受二次损伤,产生错位,损伤脊髓,导致瘫痪。

3.防止复合伤

由于车祸致伤并非单一因素,应细致观察,不能只顾明显伤而忽略了其他致命伤。车祸容易造成人体内脏器官破裂出血,由于事故发生后的极度恐慌,自己未能及时察觉,待出血量大或镇定后有所察觉身体不适时,就可能延误了救治,给生命带来威胁。因此,有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4.要有坚强的意志,生理上要保存体力

专家认为,人们在强烈的外界因素刺激下,超过人体承受极限时,很容易产生思维混乱,精神崩溃,从而导致大脑失去意识控制,使人不能自主,不能采取有效措施逃生和自救。因此,当遇到危险后,个体应克服恐惧心理,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情绪,理智地去处置问题,并注意保存体力,为抢救赢得时间。呼救也应注意方法,不能长时间大喊大叫,平时可敲击物体发出声音以引起人注意,待真正有人靠近时再竭力呼救。

在上述的爆震伤、公路交通伤的伤员中还常常会发生胸部伤,如不能及时救治,我们可能会在几分钟内就失去伤员。

胸部伤的现场救治

(一)伤情判断

1.闭合性气胸

为肺裂伤或胸壁穿透伤后,少量空气从肺内或胸膜外进入胸膜腔,肺部或胸壁的伤口闭合,不再有气体漏入到胸膜腔内。肺萎陷在20%以下者,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较小,多无明显症状。肺萎陷大于50%,称为大量气胸,伤员出现胸闷、胸痛和气促症状,气管向健侧移位,伤侧胸部叩诊呈过清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2.开放性气胸

胸膜腔与外界大气直接相交通,空气可随呼吸自由进行胸膜腔,形成开放性气胸。伤员常在伤后迅速出现严重呼吸困难、不安、脉搏细弱频数、发绀和休克。检查时可见胸壁有明显创口通入胸腔,并可听到空气随呼吸进出的“嘶-嘶”声音。伤侧叩诊鼓音,呼吸音消失,有时可听到纵隔摆动声。

3.张力性气胸

是指较大的肺气泡破裂或较大较深的肺裂伤或支气管破裂,裂口与胸膜腔相通,且形成单向活瓣,又称高压性气胸。吸气时空气从裂口进入胸膜腔内,而呼气时活瓣关闭,腔内空气不能排出,致胸膜腔内压力不断升高,压迫肺使之逐渐萎陷,并将纵隔推向健侧,挤压健侧肺,产生呼吸和循环功能的严重障碍。伤员表现为极度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缺氧严重者出现发绀、烦躁不安、昏迷,甚至窒息。体格检查,可见颈静脉怒张,伤侧胸部饱胀,肋间隙增宽,呼吸幅度减低,可有皮下气肿。叩诊呈鼓音。听诊呼吸音消失。

4.血胸或血气胸

绝大多数血胸是因穿透性或钝性胸部创伤引起。胸壁、肺、胸内大血管或心脏的穿透伤或钝性伤均可引起胸膜腔内积血称创伤性血胸,同时存在气胸时称创伤性血气胸。血胸因胸腔内积血的量、速度、伤员的体质而有所不同。小量血胸(少于ml)无明显临床症状,胸片示肋膈角消失。中等量血胸(不超过ml)和大量血胸(超过ml),尤其是急性失血,可以出现面色苍白、脉搏细速、呼吸急促、血压逐步下降等低血容量休克症状。休克时表现为脉搏快弱、血压下降、呼吸短促等。

5.连枷胸

严重的闭合性胸部损伤导致多根多处肋骨骨折,使局部胸壁失去肋骨支撑而软化,并出现反常呼吸,即吸气时软化区胸壁内陷,呼气时外突,称为连枷胸。

6.心包填塞

外伤性心脏破裂或心包内血管损伤造成心包腔内血液积存称为心包填塞,是心脏创伤的急速致死原因。由于心包的弹力有限,急性心包积血达ml即可限制血液回心和心脏跳动,引起急性循环衰竭,进而导致心跳骤停。伤员可有烦躁不安、进行性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心率增快等表现,以及贝克三联征,即伤员心音低钝、颈静脉怒张、奇脉(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甚至消失,呼气时又出现或恢复原状的现象)。

(二)现场救治措施

1.呼吸支持

开放气道,鼓励伤员咳嗽或根据现场条件进行手动或电动吸引,必要时插入口(鼻)咽通气管,接球囊面罩通气。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缓解呼吸困难症状。

2.循环支持

严重胸部损伤多会合并休克,如果现场没有专业救护人员在场可以给伤员输液,我们可以把伤员在休克体位,即头低脚高位,以防止脑部血供不足。

3.各类胸部损伤现场处理措施

快速评估伤员胸部受伤部位、伤情等,识别可能危及生命的胸部损伤,并立即采取现场急救措施。

(1)闭合性气胸:小量闭合性气胸可自行吸收,不需特别处理,但应注意观察其发展变化。怀疑大量气胸者可立即进行胸腔穿刺减压。

(2)开放性气胸:用厚而大的棉垫或不透气的敷料紧密包扎伤口,变开放性气胸为闭合性气胸。但注意用不透气材料覆盖辅料时,胶布固定三边即可,以使伤员在吸气时气体不从伤口进入,但在呼气时气体可从伤口排出。

(3)张力性气胸:呼吸症状尚未危及到全身呼吸循环状况的伤员,可采取给氧、呼吸支持等保守措施。但一旦伤员出现意识变化、脉搏细弱或口唇紫绀等呼吸循环衰竭的紧急状况,应立即实施胸腔排气减压,可用粗针头在伤侧第2肋间锁骨中线处刺入胸膜腔。

(4)血胸或血气胸:同张力性气胸伤员的现场急救。当伤员出现呼吸循环衰竭的紧急状况,可做胸腔穿刺术。

(5)连枷胸:多根肋骨骨折或多根多处肋骨骨折者,先用厚而大的棉垫或不透气的敷料紧密包扎伤口,再用胸带或宽胶布固定。

(6)心包填塞:密切监测伤员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心律失常,迅速后送伤员。

4.监测生命体征

定时测量呼吸、血压、心律变化,观察伤员神志变化,有条件者监测脉搏氧饱和度。如现场无条件测量血压也可通过触摸患者皮肤情况来判断是否有休克的表现,如皮肤发白湿冷。

5.全面检伤

伤员伤情相对平稳后,进行全面的从头到脚的检查,以避免漏诊其他损伤。

6.其他措施

怀疑有食道损伤时应禁食。肋骨骨折疼痛剧烈的伤员,除用胶布或胸带固定伤侧胸壁外,还可注射止痛药物。预防感染,保持敷料清洁干燥。待伤情稳定后迅速后送伤员,后送时取仰卧或伤侧卧位,呼吸困难者取半坐卧位。

最后,在这为天津爆炸事故受难者祈福,愿救援人员和天津人民平安。

希望大家齐心协力共度难关!将伤亡和受灾影响降到最低!

赞赏

长按







































哪里医院看白癜风好
苯酚的性质我们该如何理解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olvz.com/skzn/19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