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8小时的抢救,ml血浆,七十六处的伤口缝合,看着小男孩的血压从40逐渐升至,心率从慢慢趋于正常……
这是近日发生在浙江中医院(医院)的暖心一幕。
11月12日下午,一位10岁小男孩,因为头面部和双手受严重刀伤急诊送入浙中医大二院,到达急诊室已经是失血性休克状态,面色苍白、神情淡漠、全身血肉模糊。
很快,一场与生命的赛跑拉开序幕——医院开通绿色通道,手术台上4大科室,6位专家,同时展开头部、面部口腔、双手不同部位同步手术,从急诊到完成手术,医院50多位医护、后勤、行政为他忙活了近8个小时。
“这是我见过利器伤口最多的患者,而且还是个10岁的孩子。”急诊王刚医生说。
这样的画面让当时在场医护和围观群众都紧锁眉头,甚至留下了伤感的泪水。
血压50/36mmHg,心率次/分,失血性休克……
情况危急,遭遇悲惨,幸好久经“战场”的急诊团队沉着镇定,迅速救治。紧急清理包扎伤口,快速打通静脉通道,通知检验科备血,检查排除颅脑和腹腔脏器损伤;立刻向行政总值班胡格平、医疗总值班石海兰汇报,没有家属,开启绿色通道;根据病情判断,启动急会诊制度,通知相关专科的同事会诊,同时做好手术准备。
急诊科周冰之主任说:“如此严重的伤情,伤者的死亡率、致残率极高,甚至随时可能会死在手术台上。必须召集经验丰富的团队,备好足够的血浆,才能最快速挽救患者生命。”
脑外科、手外科、口腔外科、耳鼻喉科同步手术。
经过五天治疗,小男孩的部分手指会缓慢运动了。
“错过了张学友演唱会,但我们的旋律更动听”
大家明白,病情凶险,又是一场争分夺秒的战斗。
当天的行政、医疗总值班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指挥救治工作,并通知保卫科做好现场秩序的维护工作,调动院内医护力量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救治工作。正在外地开会的吕伯东院长、黄抒伟副院长得知情况后通过电话了解救治进程,协调指挥。
十分钟内,神经外科何民副主任医师、耳鼻喉科主任吴建烽、手外科陈科主治医师、口腔科姚薇主治医师到达急诊现场。经过详细检查和讨论,会诊决定,立刻启动多学科合作下一次性完成创口清创缝合、双手肌腱缝合、指骨骨折复位固定等手术。
当时周末在家休息做晚饭的手外科主任宋震坤说:“接到电话时,我正好在家里做菜,一听这个情况,放下炒菜铲,关了煤气就立马赶来了!”
口腔科杜洪江主任回忆:“那一天,我原本要和朋友去看张学友演唱会的,正吃着饭接到了电话。虽然没有见到张学友有点遗憾,但救治生命远比一场演唱会来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夜晚的手术室,紧张得只听得到监护仪的滴答滴答声,脑外科、手外科、口腔外科、耳鼻喉科4大科室,6位专家,同时在小男孩的头面部、口腔、左手、右手,4个部位同时进行手术,麻醉师、护理全程监护。由于小男孩伤口多,创面大,清洗差不多需要1个小时,同时还清理出卡在伤口中的菜刀碎片。而手术中,右侧面部贯穿到口腔的伤口处理,需要分层缝合,口内粘膜、肌肉、皮肤……双手肌腱的缝合好比在接电线,红色接红色、蓝色接蓝色,绝对不能出现错误,而且由于手部组织血管密集,能见度差,而且时间紧迫,留给医生们的时间并不多了。
但是,整个团队在紧张中有条不紊、配合默契,医护们细致而耐心地完成了每一针缝合。正如宋震坤主任所说:上了手术,只要有一丝希望,作为医生,都不会放弃任何机会。
凌晨一点,手术终于完成!所有人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浑然不知他们已在手术台上站了8个小时,而他们连一口晚饭也没来得及吃。
这一晚,医院从急诊室、脑外科、手外科、口腔科、耳鼻喉科、外科、儿科、麻醉科、手术室、护理、检验、放射科、后勤,无论是值班的、还是休息的,只要是救治需要,都积极的参与其中。
为了淡忘伤口换药的疼痛,护士长吴玉琴拿出自己手机让开开看BBC的纪录片。
“举全院之力,帮助小男孩渡过难关”
手术后,小男孩被安排住进入了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手术后清点伤口,发现小男孩全身一共有76处刀伤。
这起十岁男孩遭巨大意外伤害事件,深深地刺痛了浙中医大二院的每一个医护的心。全院各部门高度重视,从接入急诊的那一刻起,一路绿灯为孩子紧急救治、简化入院等各项手续,并成立了由负责医疗业务的黄抒伟副院长牵头,十几个学科和部门组成的治疗康复小组,黄院长亲自主持全院大会诊,每天商讨病情,制订治疗、护理、康复、营养、整形等详细治疗方案。
“我们要尽可能的帮助孩子,给予最适当的治疗和关爱,让他平安渡过后续的伤口疼痛、感染、功能康复、心理、营养等各项生理的、心理的难关。”院长吕伯东教授也时时白癜风有什么好偏方青海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olvz.com/skxl/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