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色文字,轻松
近日,我院消化病科一病区与消化病联合微创病区双镜(内镜、腹腔镜)联合成功抢救一例小肠大出血、失血性休克患者。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于术后一周顺利出院。
45岁的逯女士,因间断便血两天,入住我院消化病科一病区治疗。入院时患者便血量增大,出现血压下降、意识淡漠等休克症状。主治医师杨丙信、谭莉霞紧急联系介入手术室,行血管造影检查,未发现出血部位。患者失血量大,病情危急。消化病科一病区主任武医院,并紧急联系消化病联合微创病区副主任医师王新涛会诊,一致判断患者小肠病变所致消化道大出血可能,但仍需内镜排除结直肠出血。经过快速评估后,决定内外科联手救治患者,内镜腔镜联合明确出血部位及出血原因。结肠内积血多,肠镜检查困难,武利萍克服困难,凭借娴熟的内镜技术及丰富的操作经验,成功进镜至回肠末端,再次证实先前判断正确。王新涛腹腔镜团队立即实施腹腔镜探查,明确出血部位为近端空肠,且可见肠管边缘多处憩室。病变处取小切口,拉出肠管并切开可见憩室内血流持续涌出,至此,小肠憩室所致消化道大出血诊断明确,为防再发,需切除该段病变肠管。手术顺利,但患者失血过多,术中两次化验血红蛋白测不出,围手术期共输注红细胞34U、血浆ml、冷沉淀18U、血小板2U;术中麻醉医师庞红利、术后外科重症医学科主任陈勇、医师郭翠翠积极维持患者循环及内环境稳定,经过多学科的联合救治,患者最终得以成功脱离危险。患者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特送锦旗表示感谢。
结肠镜作为大肠疾病最常用的检查方法,随着诊技术提高,对于部分良性病变及早期肿瘤行结肠镜下手术得到实现,但对于显露困难、病变较大的病变多需外科手术处理。近些年随着腹腔镜治疗技术的成熟,使结直肠腹腔镜手术达到安全、可靠,可实现快速康复。但腹腔镜存在触觉缺失、且对于较小病变、未侵犯浆膜、位于结肠系膜侧病变,术中发现仍然较困难。术中联合结肠镜定位及治疗,可完全弥补这一不足。同时术中结肠镜可对止血效果进行评估,术中肠道进行清理等优点。本病例使用此方法,较传统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切口美观,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快,术后需禁食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消化病科主任杨文义介绍,下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下的小肠和大肠疾患引起的肠道出血。对于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除了止血、补充血容量以外,及时明确出血部位及出血原因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对于药物止血效果不理想、出血急剧患者通常需选择内镜下止血、手术止血、介入止血等方法,但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大量出血的情况下,特别是在肠腔内大量积血时,内窥镜检查及治疗常受到一定限制。小肠大出血往往因诊断困难、出血量大、延误治疗时机死亡率高。目前我院消化病科提出的双镜联合技术很好地弥补了腹腔镜手术和内镜手术的局限性,为胃肠道疾病的微创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治疗手段。双镜联合、内外联合已经成为我院消化病区治疗胆道结石、胃肠道肿瘤等消化疾病的最新选择。
本期文案丨王新涛
版面编辑丨谢沛倚
校
对丨单雨玮王宁责任编辑丨王磊
往期精选
名医话健康丨秃头少年的拯救计划
缅怀岁月致敬英雄——院领导看望慰问抗美援朝出国作战老同志
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
别忘了点好看哦!转发就更好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olvz.com/skxl/6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