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性休克

外科小结外科休克三0619


一、低血容量性休克

低血容量性休克主要表现为CVP降低,回心血量减少、CO下降所造成的低血压;经神经内分泌机制引起的外周血管收缩、血管阻力增加和心率加快;以及由微循环障碍造成的各种组织器官功能不全和病变。治疗原则是及时补充血容量、治疗其病因和制止其继续失血、失液。

1.失血性休克:见于大血管破裂、肝脾破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通常在迅速失血超过全身总血量的20%时出现休克。

(1)治疗:

a.补充血容量:根据血压和脉率的变化来估计失血量。一般认为,维持血红蛋白浓度在g/L,HCT在30%为好。若血红蛋白浓度>g/L可不必输血;<70g/L可输浓缩红细胞;急性失血量超过总量的30%时刻输全血。

中心静脉压

血压

原因

处理原则

血容量严重不足

充分补液

正常

血容量不足

适当补液

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相对过多

给强心药物,纠正酸中毒,舒张血管

正常

容量血管过度收缩

舒张血管

正常

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不足

补液试验

b.止血:如:肝脾破裂、急性活动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例,如不止血,补液效果也不会好。

2.创伤性休克:见于严重创伤后,创伤性休克的病因较复杂。

治疗:要准确估计失血量;对于危及生命的创伤要紧急处理;手术和较复杂的其他处理一般放在血压稳定后或初步回升后再进行;使用抗生素避免感染。

二、感染性休克

外科多见、且处理困难的一类休克,对脏器机体的损伤更为严重。可继发于释放内毒素的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的感染,如急性腹膜有、胆道感染、绞窄性肠梗阻及泌尿系统感染等。另外应注意未见明显感染病灶,但具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病人:体温>38℃或<36℃;心率>90次/分;呼吸急促>20次/分货过度通气,PaCO2<32.3mmHg;白细胞计数>12×/L或<4×/L,或为成熟白细胞>10%。

1.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冷休克(低动力型)

暖休克(高动力型)

神智

躁动、淡漠或嗜睡

清醒

皮肤色泽

苍白、发绀或花斑样发绀

淡红或潮红

皮肤温度

湿冷或冷汗

比较温暖、干燥

毛细血管充盈时间

延长

1~2s

脉搏

细速

慢、搏动清楚

脉压(mmHg)

<30

>30

尿量(每小时)

<25

>30

“暖休克”较少见,仅是一部分革兰阳性菌感染引起的早期休克。“冷休克”较多见,可由革兰阴性菌感染引起,革兰阳性菌感染加重时也为“冷休克”。

2.治疗

原则:首先是病因治疗,在休克未纠正以前,应着重治疗休克,同时治疗感染,在休克纠正后,则应着重治疗感染。

(1)补充血容量

(2)控制感染

(3)纠正酸碱平衡

(4)心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5)皮质激素治疗

(6)其他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olvz.com/skxl/582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