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性休克

考研上岸首都医科大学骨外科专硕的


我国著名临床白癜风专家 http://m.39.net/pf/a_5941815.html

考研上岸首都医科大学骨外科专硕的初试和复试详细经验帖子,本科是济宁医学院应届生。

简单自我介绍

本科:济宁医学院应届毕业生

录取院校:首都医科大学脊柱外科专硕

考研体验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济宁医学院应届毕业生。今年成功上岸首都医科大学脊柱外科专硕。在这里想谈谈我的考研体验,谈不上是经验,更多的可能还是教训。我的考研之路可以说是经历了弯路迷途-迷途知返-幸遇名师-实习崩溃-咬牙冲刺-稳步准备复试-焦虑等待-最后成功上岸。我的基础挺差,本科考试基本就是靠最后一个月临时突击,靠着平时学习好的同学帮我画下重点,疯狂背一波,图个过。

复试经验

先说一下前几天刚结束的复试环节与复试准备:考完试用医研梦APP估分后,感觉自己是可以过去年校线的,就买了两本9版外科书,一本在教室看,一本撕了按照系统装订好,实习带着有机会就看看。然后就是刷外科学零笔记,以及笔记上的题目。尤其是总结的地方,是很重要的!是复试大题的常考点。我们的复试分为心理测试、笔试和面试。笔试的专业题目较为简单,基本全部都是零笔记上的知识点,而且都是平时反复强调的重点,比如名词解释有夏科氏三联征、Dugas征等等,简答题有休克的处理原则、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表现及诊断等等。笔试的文献翻译也较为简单,专业词汇并不多。面试首先是老师用英文让我进行英文自我介绍,然后又有一个英文问答,你对外科的认识和为什么选择外科,因为我提前准备了20个英文问答,足够应付这道题了。其他的专业问答大都考临床思维,尤其零笔记上归纳总结的鉴别点。比如,右下腹痛可能的疾病及鉴别;如果你是一位一线的临床医生,遇到一位脊柱创伤的病人,你需要注意什么和如何处理;你在值班期间,遇到了休克的病人你需要怎么处理。还有一些操作的细节,没提问整个操作,针对一些细节做了提问。英语口语,我使用了流利说口语APP每天跟读半小时,自我介绍使用了学姐给我推荐的讯飞有声APP,输入自我介绍,APP自动读出来,可以跟读和找节奏。

初试经验

西综

最初相遇:再说一说跌宕起伏,历经坎坷的初试,记得19考研结束不久,我们班委发了一个李睿老师要来我们实习点讲课的通知,当时本着越多越好的原则,我听了这场讲座,李睿老师在我们班讲课最后总结知识点的那段rap我还保留在手机里,当时听了第一反应是外科原来可以这么学,一句话一个字儿?这样效率确实很高!但是到了报课的时候有了两个顾虑,一个是和大多数同学的感觉一样,感觉课略贵;一个是自己之前听说过的考研界老师中,除了李睿老师,这里面其余老师自己都没听说过,有点小顾虑。犹豫之间,没有报名。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寒假已经过完了,来到了三月份,我也开始了自己的考研之路。

弯路迷途:在西综方面首先复习的是生理,开始心里的想法就是自己的复习要全面(弯路一,不一定是看的越多越好,而是越准越好),不留死角,所以就选择了看书,我是以章节为单位,看完书再听课,再看贺银成讲义,又刷模拟题(这就是第二处弯路,老想着刷了真题会浪费,其实真题什么时间刷都不会浪费,刷多少次都值得)我曾经以为我的复习方法是一套完备的体系,不仅覆盖全还记得牢,但俩月后发现这样复习就是闹着玩,真的是学多少,忘多少,但是对自己的安慰就是可能刚开始,二轮就好了。生理复习期间,印象最深的就是神经系统,自己看课本,看感受器那块就已经把我干蒙了,然后我试着去听课,某位老师课的前半小时一直在讲太极八卦……我就彻底崩溃了,我放弃了神经系统,给了自己一个安慰,这么难,也就考几分,性价比不高。然后开始了病理,也是按照一轮生理的步骤在复习,复习完的效果依然是看完没有印象,看完不会做题。当时心里有些绝望,感觉考研好难,考上的师兄师姐得需要多好的基础才可以记住这些东西。

迷途知返-幸遇名师:绝望中,我去向我的一位亲学姐寻求经验,她向我推荐了大连李睿课程,给了我一点试听课,学姐说自己并没有看多少书,前期也没我这么“努力”,我当时抱着试试的态度去听了几节课。首先是听的杨老师的神经系统,太赞了,思路清楚,杨老师的讲课体系以及那些绘图太惊艳了,自己跟着写笔记的感觉比自己看书强太多了!又试着听了点李聪老师的病理,瞬间被李聪老师吸引到了,我才知道原来考研是这样考的,原来病理知识点好多都是固定的,仅仅需要掌握这些就足够了。时间不等人,不会因为我走了弯路就会慢下来,到了期末考试月了。我只好先把考研暂搁一边,把学校里的考试科目囫囵吞枣的过了一遍。七月份到了考研的下半场,正好李睿医考有了活动,半年班,课程便宜了好多,再加上试听课我满满的收获,毫不犹豫联系了胡老师,上车!由于期末考试和之前的试听课,自己各科有了基础,听老师介绍了整个课程的体系,二轮与一轮内容除了内科几乎一样,内科是思维导图,除了细化总结知识点还可以培养整体框架,清晰了解每一个常考疾病。其他科目二轮比一轮更加高效,省时间。由于时间也不多了,再加上实习也开始了,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直接从二轮课开始听,到考试前,我二轮课刷了一遍,真的是收货满满,忍不住再次说一下每门课的听课感受。

生理:跟着杨老师学生理是简单高效,手写笔记框架清晰,知识点覆盖全面,尤其是在那些感觉难的知识点上,杨老师的几笔绘图真的是把知识点安排的明明白白,建议跟着手写,方便背诵复习。

病理:李聪老师的病理真的是颠覆你之前对这门课程的认识,跟着听下来,几页笔记,就可以完美解决一切真题,李聪老师侧重于对核心的知识点的深度剖析,掌握出题精髓,病理也确实只考深度,不考广度。

生化:李婷老师科班出身,巨大的优势,专业人干专业事才会有专业的成绩,总结的口诀非常方便记忆,而且不容易遗忘。

内科:马威老师的内科真的太优秀了,授课思路清晰,知识点覆盖全面,讲的非常透彻,我的内科完全就是马老师一点点教出来的,我觉得在最难的心内方面,马老师讲解的极其透彻,这里听两遍!绝对受益匪浅,其他章节跟着马老师学一遍就足够了。还有马老师的考前一天的一小时的直播,押对了多少分的题大家可以自己在马老师微博看。马老师每一个环节都稳,准,狠。

外科:首先李睿老师有着外科辅导第一人的名号,没听过课的同学也会知道。我特别适合李睿老师的讲课方式,知识点真的是纯干货,不仅深挖每一个考点,每一个题可能的考试方式,在扩展方面,老师拿捏得恰到好处,讲题方面,李老师独特高效的讲题体系可以帮你简单题目轻松秒杀,不丢分,不犹豫。老师的课程可以反复帮你重复各种知识点,全程都有总结,有些知识点和鉴别点不需要特意看,听课就刻在脑子里了。

实习崩溃:我们七月份开始的实习,拿过实习计划我就蒙了,是按照内科-外科-其他这种大系统分的,我考研之前全部在外科,因为之前通过学长了解到外科管的最严了,还需要换药跟手术。我实习的时候,有的科室很不人性化,一天休息也不给,下雨也让去,看着其他系统同学轻松的备考,我真的是到了崩溃的边缘,每天查房换药跟手术,一上午就过去了,跟着忙活一整天也是常有的事。那段时间感觉自己好累,身体累,心更累,自己的身体状态也不好,早餐吃不下饭,虽然达不到肠易激的诊断标准,但那种感觉是有了。到了十月下基本上快解放了,可以安心备考。但确实心里很不踏实。九月下预报名,十月三十一号前可以改志愿,报志愿期间,清楚的记得在我最低迷的时候我跟睿哥发信息,很心酸的说感觉自己看不完了,肯定考不了了,医院学消化了。睿哥很耐心的开导我,并建议我报外科,一般外科分数线会比内科低一点。实习的时候对骨科也有了点兴趣了,于是我听从了睿哥的建议,弃内从外,想稳一点,报外科,这样也算是为自己减压了。家里也认可了我的想法,并且非常支持我学外科。最后俩月,基本可以去做到一心学习,不管时间。

英语

英语我最大的感受是一定要持续学,单词每天都要坚持背,阅读每天都要坚持做,时刻保持着对英语的感觉与做题的节奏,如果一周不学英语,再拿过题来感觉就会生疏。每种题型都要去练,不要随便舍弃一些感觉性价比不高的题目,有时候一两分确实挺管用,今年55的校线,也刷了不少总分还不错的同学。

政治

政治上很多同学听到的指导都是可能10月份准备也不晚,我也听过这样的指导,后来想想这是我高中同学的建议,他们是理工科,最后俩月确实数学和专业课上升空间也不是很大,他们只需要保持题感再背政治,而医学类不一样,最后俩月专业课也要好好复习,政治还是争取8、9月份可以开始。我的政治觉悟还可以,选择题应该是45分,我个人感觉大路边上的知识点谁都会,就是具体到一些原则性的和需要细化区分的某个字的知识点有的不好把握,需要多看书,多跟课,做到对关键词足够敏感。到后期多刷选择题,肖四是要背的,虽然今年压中的不多,但总感觉背了这个才会踏实。

考研祝福

另外想多说一下专业选择,目前的专业真的是分的特别细,规定得非常严格,研究生的专业选择真的是决定了以后工作的方向,很难再去改变,听聪哥从政策的角度分析指导报考确实获益匪浅,知道自己该去做出怎么样的选择。

总结一下,考研不仅仅比的学习时间与复习遍数,还有讲求方法和心态,非常有幸搭上了大连李睿的在20考研的末班车,效率又高,考点把握又精准,而且会给人一种自信。目前的考研已经进入了下半场,但是我最衷心的建议是稳住心态,时间足够了,之前每天打卡学的好的同学肯定会更扎实,学的少的也还没到慌的时候,跟着睿哥,坚持到底,运气就不会差。

最后,祝各位21考研的同学成功上岸,金榜题名。

21考研高端直播课

各高校网络复试火热进行中。综合面试环节相当于简化了以前的选择题笔试,直接改为专业课大题的问答。这样的考核,对于同学的综合能力+临床思维要求更高,只有长期跟着,诸如李睿老师团队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olvz.com/skxl/536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