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性休克

精准用药之做ldquo个体化rdq


01病例介绍

现病史:患者女性,73岁,BMI21.07kg/m2,因“高血脂症“入院

辅助检查:

(1)尿潜血(+);甲状腺功能正常,有结节,血脂、CK、天门冬氨酸转移酶23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6U/L;

(2)目前用药

用药原因药品名称用法用量高血压症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2.5mgqd高血脂症血脂康胶囊2粒tid紫苏籽油10mlqd糖尿病阿卡波糖片50mgtid02重点问题

CK较高与性别、BMI及药物不良反应有关。患者一直服用他汀类降脂药,是否由他汀引起?

哮喘患者不能应用阿司匹林和硝酸甘油,患者前几日出现心前区不适,服用速效救心丸就能得到暂时缓解,针对冠心病的二级预防用药,氯吡格雷是否合适?剂量如何把握?

全身乏力,有时骨痛,也是由他汀引起的吗?

03治疗对策

血脂管理:该患者的他汀药物基因检测结果为SLCO1B1*1a/1b,ApoEE3/E3,提示他汀疗效正常,正常肌病风险,可考虑使用正常剂量的他汀。患者正服用的降压药物左旋氨氯地平片经肝药酶CYP3A4代谢,会抑制阿托伐汀、洛伐他汀(血脂康成分),辛伐他汀的代谢,均增加肌病风险,因此,初诊时建议患者服用不经CYP3A4代谢的他汀,如氟伐他汀80mgqn。

患者单用氟伐他汀半年后血脂控制不佳,医院加用普罗布考,联用后血脂有所下降,但一月后CK再次升高至U/L,且明显伴有肌肉疼痛。此外,AST,ALT也高于正常值范围

一月后入院,考虑到普罗布考可使CK出现短暂性升高,因此建议停用普洛布考,改为依折麦布10mgqd,与氟伐他汀80mgqd联用。有研究表明,在他汀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折麦布可以使LDL-C水平进一步降低18%-25%,从而显著提高血脂达标率,治疗前后ALT\AST和CK均无明显异常变化。之后随访,CK已明显降至正常,ALT、AST也有所下降,血脂控制稳定。

该患者的氯吡格雷药物基因检测结果:CYP2C19等位基因为*1/*1(GG,GG)型,快代谢型,该基因CYP2C19酶活性高,提示该患者对氯吡格雷敏感,可按标准剂量75mgqd服用,但患者近期出现尿潜血,建议使用50mgqd。

阿司匹林可能导致支气管痉挛并引起哮喘发作或其他过敏反应,对于有哮喘病史的患者,不推荐服用阿司匹林。

骨痛的处理对策:初诊时为患者进行了25羟维生素D的检查。该患者他汀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正常肌病风险,而血25-(OH)D水平较低,考虑为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全身乏力,骨痛,建议加用骨化三醇胶丸0.25ugbid。复诊发现25-(OH)D升高并不明显,建议患者停用骨化三醇,口服胆维丁乳1支,一个月后复查25-(OH)D,达到正常水平,乏力,骨痛症状明显改善。建议患者外购维生素D,口服Uqd.随访患者25-(OH)D达到较高水平,乏力,骨痛症状消失

04知识延伸

CK,是由CK-MM、CK-MB、CK-BB3种同工酶组成。主要存在骨骼肌及心肌酶中,其次为脑组织,另有极少量分布于平滑肌、红细胞和肝脏等组织。临床主要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和肌肉疾病的特异性诊断。CK的异常升高,除了受年龄、性别、种族、地域、运动等多因素影响外,主要与病理性因素和药物因素相关,病理性因素包括AMI,骨骼肌疾病或者肌肉损伤、感染、癫痫、严重低钾、脑血管意外、食物及化学中毒、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失血性休克等,药物因素最常见的为他汀等降脂药物。

他汀等降脂药物引起肌病、CK升高的危险因素有:体型瘦小;系统疾病(以糖尿病性肾功能不全多见);多种药物合用;特殊状态如感染、创伤、围手术期、强体力劳动;合用特殊药物如经CYP3A4代谢的环孢素、维拉帕米、地尔硫卓、胺碘酮等;酗酒;剂量过大;特殊人群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曾有CK升高史、既往服用降脂药物有肌肉症状等;有机阴离子转移多肽1B1引发单核苷酸多态性、P糖蛋白、辅酶Q10代谢异常等遗传变异因素。

在发现患者CK升高时,需综合分析患者的症状、体征、既往史、用药史等,判断CK升高的原因。在明确药物因素后,及时调整用药,停用或换为对CK影响较小的药物,并进行随访与监测,必要时需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以控制病情。

参考文献:①pearsonTA,Denke,MA,McBridePE,etal.A







































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地址
中科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olvz.com/skxl/404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