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休克的特征是组织低灌注和低氧,因此,恢复组织灌注和细胞氧代谢平衡是复苏的目标。皮肤是休克时体现局部组织灌注和氧代谢的良好部位。通过皮肤表面放置氧电极,直接测量留存在皮肤组织内的氧分压,理论上反映局部组织灌注。近年来,以该方法无创、动态地进行经皮氧分压(PtcO2)监测作为反映组织水平的代谢指标逐渐被重视。有研究报道,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经皮氧负荷试验与中心静脉氧饱和度存在相关性,对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1,2,3,4]。但目前的研究多集中在评估某个时间点的氧负荷试验的价值,而直接持续监测PtcO2绝对值的研究少见,感染性休克时PtcO2动态变化的意义尚不明确。本研究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6h持续PtcO2监测,并与血乳酸进行相关性分析,探索持续动态监测PtcO2在感染性休克复苏中的价值。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年7月至年10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诊断感染性休克24h以内的患者,诊断标准符合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美国危重病医学会颁布的"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管理治疗指南"[5]。
2.排除标准:
(1)妊娠或年龄18岁;(2)前胸部皮肤有破溃,局部PtcO2监测存在禁忌;(3)吸入氧浓度≥80%或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92%;(4)未建立人工气道者;(5)严重肝功能障碍者;(6)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3.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文号:
临审第(15K)号],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研究方法
1.所有患者均参照国际脓毒症指南给予病因治疗、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等综合治疗措施。留置动脉导管监测动脉血压、行动脉血气分析,血气检测使用床旁血气分析(GEM,USA);中心静脉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行中心静脉血气分析;纳入研究后收集并记录患者的诊断、年龄、性别、生命体征、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感染部位等资料。纳入研究后立即行持续PtcO2监测,并行动脉血气分析,6h后再次行动脉血气分析。6h监测过程中保持患者SpO%。
2.PtcO2的测定:使用丹麦雷度TCM经皮监测仪,使用O2/CO2联合探测电极,温度选择43℃,室温为22~25℃。选择前胸部第二肋间或锁骨下皮肤菲薄处为电极测定部位,局部无瘢痕及色素沉着。按电极说明书所示的方法定标后固定在皮肤固定环中,等待15~20min,待PtcO2数值逐步稳定后读取数据,持续监测6h,每3小时重置电极位置避免皮肤灼伤,所有监测数据由监测仪实时记录。
3.从动脉血气分析中获取0h、6h血乳酸水平,并计算乳酸清除率。
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用M(QR)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双变量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6h内PtcO2的最小值、PtcOmmHg(1mmHg=0.kPa)的时长绘制其预测乳酸清除率20%的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OC)。
三、结果
1.一般资料:56例患者符合标准纳入本研究,男36例,女20例,年龄(85±6)岁。主要感染部位肺部33例,腹腔10例,导管相关血行感染9例,皮肤软组织及泌尿系感染4例。APACHEⅡ评分(29±8)分,SOFA评分(11±3)分。住ICU时间(20±22)d。28d病死率60.7%(34/56)。
2.56例患者均完成连续6hPtcO2监测。所有患者0hPtcO2为(54±19)mmHg,6h后PtcO2为(53±19)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h内PtcO2最小值(31±16)mmHg,与0h、6hPtcO2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h内PtcO2最大值(76±20)mmHg,与0h、6hPtcO2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h内PtcOmmHg的时间为0.2(2.0)h。
3.相关性分析:6h内PtcO2的最小值与6h乳酸水平呈负相关(r=-0.,P=0.),与6h乳酸清除率呈正相关(r=0.,P=0.)。6h内PtcOmmHg的时长与6h后乳酸水平呈正相关(r=0.,P=0.),与6h乳酸清除率呈负相关(r=-0.,P=0.)。而6h内PtcO2的最大值与6h乳酸水平、6h乳酸清除率均无相关性(r=-0.,P=0.;r=0.,P=0.)。0h、6h的PtcO2与0h乳酸水平、6h乳酸水平、6h乳酸清除率均无相关性。
4.ROC分析显示,6h内PtcO2最小值、PtcOmmHg的时长评估6h乳酸清除率20%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0.,若以6h内PtcO2最小值≤29mmHg来预测乳酸清除率20%,其灵敏度为85.2%,特异度为65.5%。见图1。
图1以经皮氧分压(PtcO2)最小值评估乳酸清除率20%的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
5.不同乳酸清除率者PtcO2水平:高乳酸清除率(6h乳酸清除率≥20%)者与低乳酸清除率(6h乳酸清除率20%)者间年龄、性别、APACHEⅡ、SOFA、动脉血氧分压(Pa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间6h内PtcO2最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cOmmHg的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h、6h的PtcO2、6h内PtcO2最大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不同乳酸清除率感染性休克患者一般资料及PtcO2水平
讨论
皮肤是休克时体现局部组织灌注的良好部位,PtcO2反映的是组织氧输送和氧消耗间的关系及局部组织的灌注水平。当血流动力学稳定时,PtcO2与PaO2接近;而在休克组织缺氧时,PtcO2出现下降,两者间的差异明显增大[6]。研究者发现失血性休克时PtcO2对容量不足相当敏感[7],而在复苏过程中,随着循环功能的改善,PtcO2很快出现上升,若经过复苏PtcO2持续偏低则提示组织低灌注持续存在,预后不良[8]。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就PtcO2监测在感染性休克中的意义作了一些研究,发现PtcO2的衍生指标——经皮氧负荷试验(OCT)与中心静脉氧饱和度、心排血指数有着较好的相关性,对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1,2,3,4]。尽管OCT的价值明显,但也有其局限性:(1)因其结果需通过吸入%氧气10min获得,故数据无法持续测量;(2)呼吸衰竭程度对OCT结果有影响[4]。有学者认为PtcO2指数、OCT指数可以消除呼吸衰竭的影响[2,9],但从无创、动态连续氧代谢监测的意义而言,上述指数需要行动脉血气分析,且不能连续获得数据,临床实用价值有限。PtcO2是循环衰竭的敏感指标,可持续动态监测,且相对OCT值受呼吸功能的影响较小。乳酸作为反映组织灌注及细胞缺氧的重要指标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如果能在休克发生发展过程中,了解不同氧债程度和氧债累积时间下PtcO2的敏感度、特异度及与乳酸的相关性,对更好地使用PtcO2有重要意义。而现有的研究表明,单一时间点测量PtcO2与乳酸并无相关性,可能由于患者处于休克复苏的不同阶段,动态监测PtcO2与乳酸变化的意义更大[1,10]。
Yu等[11]的研究提示,休克复苏24h后PtcO2区分生存与否的最小值为28mmHg,故认为,若PtcOmmHg时应引起警惕。本研究通过6h持续监测PtcO2发现,PtcO2的最小值与乳酸、乳酸清除率具有相关性,乳酸清除率不同的两组患者PtcO2的最小值存在显著差异。ROC曲线分析显示6h内PtcO2最小值≤29mmHg预测乳酸清除率小于20%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30mmHg可能是PtcO2反应组织灌注严重不良的一个阈值,与Yu等的研究有一定一致性。早年VanEsbroeck等[12]认为,40mmHg可能是皮下组织氧分压的一个重要阈值。本研究发现,PtcOmmHg的时长与乳酸、乳酸清除率相关,6h乳酸清除率≥20%的患者PtcOmmHg的时长明显低于乳酸清除率20%者(0.1h比1.1h)。因此认为,不仅要白癜风夏病冬治白癜风夏病冬治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olvz.com/skxl/3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