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性休克

生育政策调整对产妇年龄构成及产后出血发生


目的:了解生育政策调整对产妇年龄构成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回顾分析年5月21日至年5月20日安徽医院的住院分娩数据,比较不同年龄人群在不同时间段的构成变化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变化。

结果:两年间,住院分娩人数上升了38.4%,其中≥28岁分娩人群的占比逐渐增加。两年间平均产后出血率5.9%,其中28~34岁和35~40岁组的产后出血率在年后显著上升;年龄>35岁以上的高龄产妇产后大量出血比例在生育政策放开初期显著增加,但随后出现下降趋势。

结论:二孩政策全面放开使住院分娩人数剧增,尤其是高龄产妇比例显著增加;高龄产妇的构成增加伴随产后出血率显著升高,但是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医疗技术的提高,严重产后出血的发生可得到有效控制。

二孩政策产妇;年龄;产后出血

自年1月1日安徽省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后,高龄、剖宫产史等孕产妇显著增多,胎盘植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糖尿病等并发症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全国妇幼卫生监测数据显示,年上半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为18.3/,比年同期增长30.6%。产科出血是产科最严重并发症之一,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二孩政策实施后,孕妇年龄谱的变化对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影响,急需准确的数据分析,从而指导母婴助产机构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

年5月21日至年5月20日在安徽医院住院分娩的产妇例。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参考《妇产科学》第8版:经阴道分娩胎儿娩出后24h失血量超过ml,剖宫产时出血超过ml。患者均通过计量法、称重法或休克指数法评估出血量。

1.2方法

按分娩时间分组:年5月21日~年11月20日、年11月21日~年5月20日、年5月21日~年11月20日、年11月21日~年5月20日,共4个时间段。按产妇年龄分组:≤20岁、21~27岁、28~34岁、35~40岁、≥41岁。比较不同年龄段人群在四个时间段内的产后出血发生率。将发生产后出血的高龄产妇(≥35岁)按产后出血量分为~ml、~1ml、1~ml及ml,比较生育政策调整前后高龄产后出血产妇的出血量构成比变化。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时间段分娩人群的年龄构成

年5月21日~年11月20日、年11月21日~年5月20日、年5月21日~年11月20日、年11月21日~年5月20日时间段的住院分娩人数分别为例、例、例和例,呈不断上升趋势。随着时间推移,28~34岁、35~40岁及41岁以上3个年龄段分娩人群的占比逐渐增加,而≤20岁和21~27岁两个年龄段分娩人群的占比逐渐下降,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见表1。

2.2各年龄段产后出血发病率的时间分布

例产妇中,发生产后出血例(5.9%)。28~34岁和35~40岁组的产后出血发生率在年后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和P=0.)。但≤20岁、21~27岁、≥41岁的产后出血发生率在不同时间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高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

年龄≥35岁的产妇共例,其中例发生产后出血,产后出血发生率为6.5%。四个时间段不同出血量患者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见表3。

3讨论

生育政策调整的话题自年下半年开始被媒体广泛讨论,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年12月2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并规定从年1月1日起实施。

年下半年起,很多有二孩需求的家庭开始备孕,首轮生育高峰从年开始逐渐显现。本研究显示,生育政策调整前分娩人数例/半年,调整政策1年后例/半年,分娩量上升了38.4%;≥28岁年龄组占比逐渐增加,尤其35~40岁年龄段人群的构成比,由政策调整前的11.3%升至18.8%,上升率达66.4%,而<28岁分娩人群无显著变化,但构成比显著下降。由此可见,二孩政策放开后增加的分娩人群主要由28岁以上人群构成。

高龄产妇的产科并发症多。本研究显示,两年间我院平均产后出血发病率为5.9%,与文献报道的1.6%~6.4%一致。本研究显示,四个时间段中,28~34岁及35~40岁组患者的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11月21日至年5月20日较年5月21日至年11月20日的产后出血发病率,21岁以上各年龄组均有显著增加。其中21~27岁组增加了39.6%,28~34岁组增加了.6%,35~40岁组增加了%,41岁及以上组增加了.7%;而在生育政策调整后的连续两个半年时间段中,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较年11月21日~年5月20日的发病率均有逐渐下降趋势。原因可能是生育政策调整之初,医疗资源或医疗技术准备不足,伴随着高龄带来的更多并发症,因此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上升。随着医疗资源的重新配置以及对各种并发症的认识和准备更加充分,产后出血的发病率迅速得到有效控制。

产妇产后出血量小于1ml者,在有充足血源和救医院,一般不会造成严重致命的后果;但出血量超过1ml以上者,可能出现DIC、肝肾脑等重要脏器损害、子宫切除甚至致死等严重并发症。本研究发现,生育政策调整前后,高龄产妇的出血量构成比差异无显著性,但出血量超过ml的人群构成比在年11月21日~年5月20日这一政策调整初期均显著增加,而在随后时间段,出血量在1~ml的人群构成增加,而出血量>ml的人群构成减少,表明大量出血的患者逐渐减少。这可能是资源优化配置及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后,对导致严重出血的风险控制能力增强。

综上所述,生育政策调整后生育高峰的主要贡献者来自年龄≥28岁者,其中占比最高的是年龄≥35岁者。随着高龄产妇的增加,产后出血的发病率有增加趋势。安徽医院担负着全省危重症孕妇的救治工作,危重患者较多,医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进一步通过对全省乃至全国近年来分娩数据进行全面细致分析,将得到更有代表性的结果,指导区域医疗资源重新配置及产科医疗技术的提升。

稿件编辑:常青









































武汉白癜风专科医院
初期白癜风能治好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olvz.com/skxl/319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