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护理常规
休克是出血,严重创伤、感染、过敏,心脏衰竭等原因引起的急性衰竭动能不全,组织和器官氧合和血流灌注不足,微循环瘀滞,普遍性缺氧,从而使重要器官的损伤,出现一系列全身反应的病理综合征。其病情变化快,护理的关键是能够正确的判断休克的类型、掌握它的分期,协助医生一起抓紧时间,争分读秒,使其转危为安。
①血容量不足;②创伤;③感染;④过敏;⑤心源性因素;⑥神经源性因素。
1.失血性休克。
2.心源性休克。
3.细菌性休克。
4.过敏性休克。
5.神经源性休克(巴比妥类和麻醉药过量以及脊髓横断病变)。
6.内分泌性休克(粘液性水肿、嗜铬细胞瘤和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7.伴血流阻塞的休克(肺栓塞、夹层动脉瘤)。
1.全面检查。
2.保持呼吸道通畅。
3.测量中心静脉压或PAWP。
4.保持有效循环血量。
5.严格记录24h出入量,尤其是每小时尿量,是休克好转的有效指征。
6.对于恢复血容量治疗无效时,用周围血管扩张药降低周围血管阻力。
7.如动脉压低,中心静脉压高应使用强心药物。
8.一般不使用收缩血管药物(除非与α受体阻滞药物合用)
9.在休克原因不明但血压甚低的危急情况下可静脉注射多巴胺、间羟胺。
10.在采用抗生素之前送血培养、做抗生素敏感试验。
1.严密观察各项生命体征
(1)神志状态:不安、忧虑、躁动、抑郁等。
(2)皮肤:温度、湿度、冷热、充实感。
(3)粘膜:颜色、潮湿度。
(4)甲床:颜色、毛细血管再充盈情况。
(5)周围静脉:塌陷或充盈。
(6)颈静脉:塌陷或充盈。
(7)脉搏:脉率、脉律、充盈度。
(8)呼吸次数与异常呼吸深度。
(9)尿液:每小时记录尿量、测pH、比重、尿糖。
(10)通过严密观察,发现病情变化线索,利用病情判断,如四肢湿冷是观察周围阻力改变的线索;中心静脉压是血容量的线索;脉压变化是心排血量的线索;尿量变化可作为了解内脏灌注的线索。
2.补液目的:保证输液通路顺畅,保障药物及时给予。
(1)开辟多条输液通路。
(2)必要时安置中心静脉导管。
3.改善呼吸措施目的: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有效的氧合;吸氧,保持氧的供给顺畅。
(1)必要时协助医生行气管切开术。
(2)采用机械辅助呼吸,给氧以纠正氧与二氧化碳失衡。
(3)并加强气道湿化,及时清除气道内分泌物。
(4)使用抗生素,避免因肺内感染导致肺功能进一步下降。
(5)限制液体的输入,利尿,改善心肺功能。
(6)监测动脉气体分析值变化,并依医嘱供给足够氧气吸入。
(7)如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可依医嘱输注血液,以增加携氧至组织的量。
4.维持液体及酸碱平衡目的:提供正确的患者资料,指导医的治疗、诊断。
(1)详细记录24h出入量的变化。
(2)密切评估皮肤及粘膜干燥的情况。
(3)使用监护仪监测CVP,PAWP,CO,CI,PAP等,以作为评估体液是否足够的指标。
(4)密切观察电解质变化,遵医嘱及时留取血生化,指导医生正确补充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
5.急性肾衰竭的预防目的:防止急性肾衰竭。
(1)插入导尿管并密切监察尿量。
(2)遵医嘱留取血生化,密切监测尿素氮及肌酐的变化。
(3)遵医嘱输注体液以维持血压,保证肾灌注。
(4)遵医嘱正确使用多巴胺及利尿药。
6.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防治目的:预防DTC
(1)观察患者的皮肤穿刺点及粘膜有无出血倾向。
(2)遵医嘱正确留取凝血系统监测化验,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7.抗生素的应用如为感染中毒性休克,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显示得尤为重要。
(1)保证正确、及时的留取细菌培养加药敏,指导医生正确给药。
(2)给药时间准确,保证有效血药浓度。
8.生活护理目的:保持患者舒适,以配合护理治疗。
(1)严重休克病人应安置在ICU内监护救治,室温度22~28℃,湿度70﹪左右,保持通风良好,空气新鲜。
(2)注意保暖,适当加盖棉被、毛毯,但对高热病人需降温,以采用物理降温为好,因药物降温易导致出汗过多而加重休克,不宜应用于低血压、低血容量的病人。
(3)使用温水适当擦拭,保持皮肤干爽。
9.心理护理目的:给予心理支持,解除患者的心理压力-濒死感,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1)保持安静,防止意外损伤,由于缺氧应激反应,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在休克早期病人处于兴奋烦躁状态,常不配合治疗,应给予适当约束保护。
(2)如极度躁动,可给予镇静药。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哪里可以能治疗好白癜风消除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olvz.com/skxl/2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