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四肢、腹部)处理策略
总原则:启动严重出血生存链和损伤控制性复苏的原则。即立即救治(拉起就跑)、局部止血、损伤控制性手术、限制性液体复苏、允许性低血压、早期启动大输血方案、切断死亡三角链条(凝血障碍、低体温、酸中毒)
具体措施
一、早期识别休克。
不能仅以血压的高低来判断休克的程度,因为在一些个体,机体在达到代偿极限发生低血压和血管塌陷之前,失血量可高达正常循环血量的40%。所以应依靠多个指标综合评估。具体参照下表
二、院前干预
局部止血:a.可按压部位(四肢):按压或止血带b.交界部位(腹股沟区):使用止血敷料c.非可按压部位(骨盆):骨盆带固定d.静注氨甲环酸1g(10min),至少8小时内再给予一次。
三、院内措施
1.建立稳定气道指征
a.需要通气或给氧
包括呼吸力度不足、大量失血、重型颅脑损伤(GCS评分=8分)、呼吸停止
b.需要气道保护
包括严重颌面部骨折、有气道梗阻风险、有误吸风险、无意识
2、损伤控制性手术
对于有明确出血来源、大量失血所致的失血性休克、以及某(些)可疑部位出血伴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推荐应立即进行损伤控制手术
3、进一步出血诊断和监测
①对于不需要紧急控制出血及未能明确出血来源的患者a.推荐早期完善全身增强CT评估受伤类型和潜在出血来源b.对于躯干创伤的患者推荐使用FAST超声评估游离液体(超声判断肝、脾、肾损伤,膀胱腹膜内破裂和心包积液)
②动态监测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四项、离子钙(动脉血气中的钙浓度)。
③乳酸2mmol/L和BE-3是判断组织灌注不足灵敏指标
4.限制性液体复苏
为防止稀释性凝血病,推荐使用限制性容量复苏,第一个6小时应用晶体液3L,并限制生理盐水和胶体使用量。
可使用血管加压素或正性肌力药使a.没有合并脑损伤患者平均动脉压50-60mmHg,直至大出血停止(允许性低血压)b.合并颅脑伤者(GCS评分=8分)或脊髓损伤,平均动脉压=80mmHg.
5.早期启动大输血方案
第一轮输血,浓缩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6单位:4单位:6单位(1袋),(1单位浓缩红细胞+1单位新鲜冰冻血浆=毫升新鲜全血的量)尽早输注冷沉淀10单位,(另出处为15单位),且不迟于第三轮。
补充氯化钙
目标:血红蛋白70-90g/L,血小板50*/L,PTAPTT基本正常,纤维蛋白原1-1.5g/L,离子钙=0.9mmol/L。
6.逆转抗血栓药物
华法林—静注5毫克维生素K1,起效约6小时。迅速逆转可输注新鲜冰冻血浆5-8ml/Kg(另一出处为5-15ml/Kg),监测实验室指标INR/PT
利伐沙班—静注氨甲环酸1g,指南更推荐凝血酶原复合物
达比加群—静注伊达鲁单抗,实验室指标APTT
氯吡格雷—输注血小板,若血浆中血药浓度未清除,输注可能无效。
7.温度控制
a.提高室温b.应用辐射热或对流加热c.所有静脉液体和血液制品应加温。
8.纠正酸中毒
a.病因治疗b.纠正酸血症的呼吸系统因素c.CHO3ˉ15mmol/L,静脉给予5%碳酸氢钠-ml,复查动脉血气和电解质后决定是否再次给予。
最低目标值:动脉血气PH7.25,乳酸降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olvz.com/skxl/10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