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性休克

护理园地颅脑损伤的护理王国丽


颅脑损伤是指颅脑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致的损伤,是一类常见的损伤性疾病。发生率次于四肢居第二位,但由于伤及中枢神经系统,其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居第一位。

颅脑损伤最常见的原因是车祸,占所有患者的一半左右,其它常见原因有爆炸、坠落、工矿等事故。

颅脑损伤常与身体其他部分的损伤复合存在,称为多发伤。

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头痛、恶心、呕吐、癫痫发作、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失语及偏盲等。

颅底骨折可出现脑脊液鼻漏、耳漏。脑干损伤时可出现意识障碍、去大脑强直,严重时发生脑疝危及生命。重症颅脑外伤以紧急抢救、纠正休克、清创、抗感染及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

作为一名神经外科护士,必须掌握颅脑损伤的护理要点有哪些呢?

1.了解受伤的过程,如暴力的性质、大小、速度、方向等。

2.有无头皮血肿、裂伤或撕脱伤,有无颅骨骨折。

3.受伤后有无意识障碍、中间清醒期、逆行性遗忘,受伤当时有无口鼻、外耳道出血或脑脊液外漏,是否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

4.了解现场急救情况及患者既往史。

5.心理及社会支持状况。

1.清理呼吸道无效与脑损伤后意识不清、长期卧床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

2.意识障碍与脑损伤、颅内压增高有关。

3.有受伤的危险与癫痫发作、脑挫裂伤有关。

4.脑组织灌注异常与脑水肿有关。

5.生活自理能力缺陷与长期卧床、输液有关。

6.躯体移动障碍与外伤所致脑损伤有关。

7.疼痛与术后致痛物质刺激有关。

8.恐惧/焦虑与外伤刺激及对疾病知识缺乏有关。

9.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和皮肤受伤有关。

10.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与脑损伤后意识和肢体功能障碍及长期卧床有关。

11.有感染的危险与脑脊液外漏有关。

1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脑损伤后高代谢、呕吐、高热等有关。

13.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增高、颅内低压综合征、颅内出血、脑疝、癫痫发作。

(一)术前护理

1.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感觉及活动情况,判断有无休克和脑疝。

2.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脑疝患者立即快速滴注甘露醇等脱水剂。

3.立即做好术前准备工作,配血、剃头及清洁头部皮肤。

4.保持呼吸道通畅。意识障碍患者取侧卧位或半卧位,头偏向一侧,必要时放置口咽通气道或行气管插管/切开,尽快清除口鼻腔及咽部血块或呕吐物。禁用吗啡止痛,以防抑制呼吸。

5.开放性颅脑损伤引起失血性休克,应使患者平卧位或休克卧位,尽快补充血容量同时注意保暖。

6.正确体位:为促进漏口早日闭合,需维持特定的体位,其目的是借助重力作用使脑组织移向颅底硬膜破损处,有助于使局部粘连而封闭。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取患侧卧位,维持体位至漏液停止后3天。前颅窝骨折者还应将抬高床头30°。

7.开放性颅脑损伤应及时清创和常规应用抗生素。有脑脊液耳、鼻漏者要注意保持耳、鼻孔及口腔的清洁,尽可能避免挖鼻孔、擤鼻涕、打喷嚏和咳嗽,严禁填塞或用水冲洗耳、鼻以及经鼻吸痰和置胃管,以免引起逆行感染。定时监测体温,密切观察有无颅内感染征象。

(二)术后护理

1.卧位:术后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待患者清醒、血压平稳后可抬高床头15-30°,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

2.生命体征的观察:定时监测意识、瞳孔、呼吸、血压等,做好记录。

3.感染或脑损伤均引起高热,应查明原因。体温高时应及时给予降温,保持体温在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内。可采用药物及物理降温两种方法。对中枢性高热多以物理降温为主。如酒精擦浴、温水擦浴或应用冰毯、冰帽;必要时行低温冬眠疗法。

4.加强基础护理。对于昏迷的患者要注意保暖,定时拍背排痰,清理呼吸道,预防坠积性肺炎。按时给予翻身,保持床单清洁干燥,每日按摩骨突部位,做好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发生,躁动患者谨慎使用镇静剂,应设专人守护,给予适当约束,防止坠床及意外发生。

5.冬眠疗法是采用冬眠药物和物理降温的方法使机体处于低温状态。房间应保持安静,光线柔和,室温在18-20℃。有专人看护,并备好急救药品和物品。患者应平卧,搬动患者或翻身时,动作要轻柔、缓慢,以防止体位性低血压。降温以肛温32-34℃为宜,冬眠时间一般为3-5日。治疗期间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冻伤或压疮的出现。停止冬眠治疗时应先停止物理降温。

6.颅脑外伤或术后采用静脉输液补充热量,输液总量一般不宜超过ml/d,以防止脑水肿的发生和发展。以后可根据患者的意识状态和胃肠功能改为流食或鼻饲饮食。

1.患者意识状态是否逐渐恢复,日常生理需求是否得到满足。

2.患者呼吸是否平稳,有无误吸发生。

3.患者营养状态如何,营养素供给是否得到保证。

4.患者是否出现长期卧床造成的并发症。

5.患者是否出现颅内压增高、脑疝及癫痫发作等并发症,若出现是否得到及时发现及处理。

1.如有脑脊液鼻、耳漏者应教会患者如何摆放体位,劝告患者勿抠鼻、挖耳,勿用力屏气排便、咳嗽、擤鼻涕或打喷嚏等。

2.颅骨骨折达到骨性愈合需要一定时间:线性骨折一般成人需2-5年,小儿需1年。若有颅骨缺损,可在伤后半年左右作颅骨成形术。

3.对轻型脑损伤患者应鼓励其尽早自理生活,对恢复过程中出现的头痛、耳鸣、记忆力减退应给予解释和安慰,使其树立信心。

4.外伤性癫痫者应定期服用抗癫痫药物,不能独自外出、登高、游泳等,以防意外。

5.脑损伤遗留的语言、运动或智力障碍,在伤后1-2年内有部分恢复的可能,应制定康复计划进行废损功能训练,以改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文章:医院神经外科王国丽

配图:网络(侵删)

点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护理园地点击“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olvz.com/skjj/513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