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因其主要采用微创的方式,具有痛苦轻、恢复快等特点,故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医院,就有这样一群拥有着“介入治疗”使命的医者,他们穿着厚重的铅衣、冒着辐射的风险、透过高尖设备,在“黑白”之间精准判断,“术”到病除,救助病人于危难之间。近日,一出与“死神”争分夺秒的大抢救医院上演,经妇科、介入科医护人员全力抢救,一位33岁不全流产大出血患者成功脱离生命危险。7月12日上午8时,介入科主任羊茂荣接到妇科笪迎春电话,一位33岁不全流产产妇,人流后突发大出血,一个小时内出血量约ml,宫腔球囊压迫止血效果不佳,出血不止,患者烦躁。血压:88/55mmHg,心率-次/分,考虑已失血性休克前期,需立即行急诊介入止血。羊茂荣主任立即电话通知介入导管室开通绿色通道,做好相关器材及准备工作,并通知介入科其他医生迅速前往介入导管室准备急诊行子宫动脉栓塞术。10分钟后患者到达介入导管室,医护人员立即把患者移动至DSA检查床上,同时羊茂荣、笪迎春与患者家属沟通说明术中相关风险及术后并发症,家属表示理解并签字同意手术。同时介入科曹俊杰医师、徐国伟医生给患者消毒并已行股动脉穿刺,随后羊茂荣主任详细指导手术,通过造影查找所有出血动脉并安全栓塞双侧子宫动脉,整个手术十分顺利,仅用了不到一个小时便完成。至手术结束,病人血压:/65mmHg,心率96次/分,患者出血症状即刻缓解。流产不全致大出血,过去对此类患者如果止血不成功,只能以切除子宫为代价才能保住患者生命。而采用介入栓塞双侧子宫动脉,微创、快捷、安全,不仅挽救了患者的生命,也保全了患者的子宫,,保留了患者的生育权和可维持正常的女性激素,对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庐医科普小课堂
介入科普:产后出血目前仍是世界范围内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同时,严重的产后出血还可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急性肾功能衰竭、生育力丧失以及席汉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
1、产后出血的定义:随着对产后出血认识的不断加深和重视程度的逐渐提高,产后出血的概念经历了一个递进演化的过程。在临床中,产后出血曾被定义为胎儿娩出后经阴道分娩24h内累计失血量≥mL、剖宫产累计失血量≥mL;而ACOG对产后出血的最新定义为产后24h内失血量≥mL,或伴有低血容量症状和体征。新的定义不仅仅依据失血量,还兼顾了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同时指出失血量在~mL时应启动预警并加强监护。
2、VIT的介绍:对于产后出血防治而言,VIT包括了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arterialembolization,TAE)及腹主动脉/髂内动脉球囊预置术(temporaryabdominalaortaorinternaliliacarteryocclusion,TAAC/TIIAC)。而VIT又是建立在腹主动脉及盆腔动脉造影的基础上。TAE可分为经皮髂内动脉栓塞术(internaliliacarterialembolization,IIAE)和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arterialembolization,UAE)及其他责任动脉栓塞术。目前,对于病情危重患者可选择IIAE,对部分一般情况较好的产后出血患者,或术者插管技术熟练、团队配合默契,可选择UAE或其他责任动脉行精细栓塞,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目前,腹主动脉/髂内动脉医院用于具有产后出血倾向的高危患者[例如胎盘植入性疾病(PAS)],作为手术治疗(如动脉栓塞或子宫切除等)前的预防性应用,可为进一步手术处理、保留子宫等争取更多机会。在球囊预置的动脉选择上,近来有学者认为腹主动脉球囊可能为更优的选择,因为与髂内动脉球囊预置相比,腹主动脉球囊更易定位和操作,从而减少母胎射线暴露时间。?
3、VIT在产后出血中应用的适应证及干预时机:妇产科医生、介入科医生和其他相关人员熟练掌握产后出血的诊断及处理流程是高水平管理以及成功抢救产后出血的关键。当产后累计失血~mL或出现血流动力学改变时,即应将患者纳入产后出血管理流程中,并首先针对子宫下段、宫颈、阴道、外阴和会阴等软产道进行快速检查以明确出血原因。ACOG在最新的产后出血指南中建议,在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有持续性缓慢出血、且在常规治疗无效时,应及时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
4、VIT在产后出血发生发展的各种始动因素里,无论是早期产后出血还是晚期产后出血的治疗中均可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在产后出血的介入干预过程中,患者卵巢不可避免地暴露于放射线中。有研究指出,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中卵巢的平均吸收辐射剂量约为58.6cGy(20~73cGy),但目前未见VIT治疗产后出血造成卵巢辐射损伤及后续妊娠子代的远期影响的报道。通过缩小视野、降低采样频率、缩短透视时间等措施可以进一步减少辐射剂量。与子宫切除相比,VIT的最大优势在于保留了患者的子宫,保护了患者的生育基础。规范而精准的血管内介入操作可显著减小栓塞对患者月经及受孕率的影响。但也有学者认为,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可能有潜在引起卵巢功能减退以及永久性闭经的风险。在现阶段,我国的生育政策已经发生转变,部分育龄女性有再次生育的现实需求,这就对介入技术在生育力保护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临床实践中,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妇产科疾病的生育力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已经有共识性文件对此给出了操作性较强的指导意见。
现根据产后出血VIT的特点,将其生育力保护改进原则总结如下:(1)可吸收性栓塞剂在生育力保护方面更具优势。(2)栓塞剂颗粒不宜选择过小,建议选择直径在μm以上,常用范围为~0μm,在确保止血效果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对子宫内膜微循环的影响。(3)严格控制栓塞程度,避免过度栓塞。(4)缓慢而平稳的推注栓塞剂,防止反流,降低误栓塞。总之,产后出血严重威胁孕产妇生命安全,是产科切除子宫的最大诱因。VIT在各种产后出血中的合理适时应用,对降低产后出血的子宫切除率、挽救患者的生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供稿│曹俊杰编辑│沈芋君校对│阳峰莫文斌审核│李启平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olvz.com/skdy/8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