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性休克

各类休克的特点及救治


复方卡力孜然酊效果怎么样 http://m.39.net/pf/a_4447658.html

低血容量性休克

低血容量性休克是由于大量失血或体液丢失而引起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所致,也是急诊常见的休克类型。当总血容量突然减少30--40%时,可导致静脉压下降,回心血量减少,心排血量下降。如果超过总血量的50%,会很快发生心跳呼吸骤停。

(一)失血量的估计

1.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为0.5,表明血容量正常或失血量不超过10%;休克指数为1.0,失血量约为0%~30%;体克指数为1.5,失血量约为30%-50%。

.收缩压80mmHg,失血量约在ml以上。

3.凡有以下一种情况者,失血量约在ml以上:①苍白、口渴;②颈外静脉塌陷;③快速输入平衡液ml,血压不回升;④一侧股骨开放性骨折或骨盆骨折。

(二)急诊处理

原则是快速补充血容量,同时积极处理原发伤病,控制出血和体液丢失。先建立快速通畅的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的同时尽快止血。监测中心静脉压能客观地评价液体复苏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

心源性休克

(一)临床特点

心源性休克主要由于心脏收缩功能、舒张功能障碍以及心律失常等原因导致心排血量不足.组织灌注减少和组织缺氧的病理生理改变。原有高血压者,虽收缩压未低于90mmHg,但比基础血压下降40mmHg以上,并伴脉压缩小时应警惕发生心源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心功能指标下降为:心脏指数Cl.L/(m2*min),肺动脉楔压(PAWP)18mmHg。

(二)急救处理

取半卧位,保持气道通畅、吸氧,建立静脉通路,给予镇静、抗心律失常、应用血管活性药、限制补液量,对症支持治疗,必要时可考虑应用心脏机械辅助循环装置,包括主动脉内球囊反搏(LABP)等。

感染性休克

(一)临床特点

感染性休克常有严重感染的病史,尤其注意急性感染、近期手术、创伤、器械检查以及传染病流行病史。当有广泛非损伤性组织破坏和体内毒性产物吸收时也易发生感染性休克。临床上根据四肢皮肤暖冷差异又可分为“暖休克"和“冷休克”(表13-)。

(二)急救处理

采用初始经验性治疗控制感染,并清除感染源;积极液体复苏,使患者在最初6小时内能达到以下标准:①CVP达到8~1mmHg;②平均动脉压≥65mmHg;③尿量≥0.5ml/(kg*h);④中心静脉或混合静脉氧饱和度(SvO或ScvO)≥70%。同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必要时应用正性肌力药物以及输血治疗,并根据病情使用激素治疗。

过敏性休克

(一)临床特点

过敏性休克是一种极为严重的过敏反应,若不及时进行抢救,重者可在10分钟内发生死亡。绝大多数为药物所引起。临床表现为用致敏药物后,迅速发病,常在15分钟内发生严重反应,少数患者可在30分钟甚至数小时后才发生反应,又称“迟发性反应"。早期表现主要为全身不适,口唇、舌及手足发麻,喉部发痒,头晕目眩、心悸、胸闷、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等;随即不能支持、全身大汗、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喉头阻塞、咳嗽、气促,部分患者有垂危濒死恐怖感;严重者有昏迷及大小便失禁等表现。查体可见球结膜充血,瞳孔缩小或散大,对光反应迟钝、神志不清,咽部充血,四肢厥冷,皮肤弥漫潮红和(或)皮疹、手足水肿,心音减弱,心率加快、脉搏细数难以触及,血压下降,严重者测不出。有肺水肿者,双下肺可闻及湿罗音。

(二)急救处理

凡药物过敏性休克患者,必须立即停药,检测血压,检查脉搏,观察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立即注射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升压药、脱敏药等,休克常能得到及时的恢复。心跳呼吸停止立即行心肺复苏。

神经源性休克

(一)临床特点

因强烈神经刺激如创伤、剧痛等,引起血管活性物质(5-羟色胺缓激肽等)释放,导致周围血管扩张微循环淤滞有效血容量减少而引起休克。低血容量状态伴心排血量降低是其血流动力学特征。患者表现为低血压和心动过缓,但也有部分患者可表现为快速心律失常,四肢却温暖、干燥。

(二)急救处理

1.祛除病因剧痛可给予吗啡、盐酸哌替啶等止痛;停用致休克药物(如巴比妥类、神经节阻滞降压药等)。

.吸氧立即给予肾上腺素0.5-1mg皮下注射,必要时重复。

3.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肾上腺素。

4.补充有效血容量应用右旋糖酐。

内科学症状体征儿科学实践技能外科学妇产科学传染病学诊断学急症处理传染病种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老年护理实践指南养老护理员基础护理技能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olvz.com/skdy/836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