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失血性休克的患者,病情严重,死亡率高,输血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医者仁心:医生用双手捂热血袋
近日,新华社早知天下事中有这样一则新闻:急诊科医生为捂热血袋高举双手约40分钟,目前伤者生命体征平稳。
其实,在临床上医护人员用体温捂热血袋早已不是什么新闻,近几年媒体屡见报道:
上述新闻报道中医生用体温捂热血袋,指的是红细胞类的血制品(需要冷藏保存),而且是在短时间内需要大量用血的特殊情况下。
病人如在短时间内输注大量的冷藏库血会造成低体温等输血不良反应,严重者甚至会发生心脏骤停。
那么问题来了,血液都是冷藏保存的吗?输注前到底要不要加热?如何加热?因此,有必要对输血加热问题进行讨论。
知己知彼:血制品都要加热输注吗?
不一定。
1.全血和红细胞类的血制品
储存温度为4±2℃,置于储血冰箱保存。输注前在室温复温片刻即可输注,且在室温下放置不得超过30分钟。
提醒:严格掌握输注时间,先慢后快,输注时间一般不超过4h;洗涤红细胞应尽快输注,必须在2h内输完;如因故未能及时输注,只能在4℃恒温条件下保存24h。
2.血小板
保存条件为22±2℃,放置于血小板专用震荡箱内储存,不能放置室温或4℃冰箱暂存。
因血小板功能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下降,所以取回后应立即输注(输注前将血袋混匀,切忌剧烈摇动,以防血小板损伤),以病人可耐受的最快速度输注,以便迅速达到一个止血水平。
提醒:如因故未能及时输注,应在常温(22±2)℃下保存,并每隔10min左右轻轻摇动血袋,防止血小板聚集,不能放冰箱暂存。
3.血浆
保存条件为-20℃以下,融化后应尽快取回。新鲜冰冻血浆应尽快输注,以避免血浆蛋白变性和不稳定的凝血因子丧失活性。
提醒:新鲜冰冻血浆一经融化不可再冰冻保存,如因故融化后未能及时输注,可在4℃恒温条件下暂时保存,但不能超过24h。
4.冷沉淀
冷沉淀是从ml新鲜冰冻血浆分离制备的,其容量为20~30ml;在37℃水浴中快速融化后,应以患者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输注(可以加入10~15ml0.9%氯化钠溶液稀释)。
提醒:未能及时输注的冷沉淀不宜在室温放置过久,不宜放于4℃冰箱,也不宜再冰冻保存。
综上所述,一般情况下血液在输注前无须加温,少量输血也不会引起低体温的输血反应。
如输血速度过快时或大量输血时可使用血液加温器,并实时监测血液温度。
血液加温器必须配备专业的设备以监测血液温度,确保血液温度不高于41℃。
如果输注的是血小板、冰冻血浆、冷沉淀等血制品则是不需用体温来捂热的。
温故知新:大量输血九大并发症
年,我国大量输血现状调研协作组通过调研将大量输血定义为:成人患者在24h内输注红细胞悬液≥18U(我国1U红细胞悬液由ml全血制备)或24h内输注红细胞悬液≥0.3U/kg(体重)。
尽管大量输血在救治严重失血性休克的患者中起了关键作用,但大量输血带来与常规输血许多不同的特殊问题,处理好这些并发症,能进一步提高救治成功率。
1.低体温
是大量输血的常见并发症,复苏时快速或大量输注库存血,可使受血者体温下降,引起心律失常,血红蛋白氧离曲线左移,氧释放减少,从而导致组织缺氧并且影响血小板的功能。
低体温还可增加红细胞变形,影响正常凝血机能。应注意患者的保暖工作,避免不必要的肢体暴露,库存血经过复温处理后,再行输入。
2.凝血障碍或出血倾向
应高度重视大量输血引起的输血凝血障碍或出血倾向,对于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补充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应该在凝血障碍发生之前,预防性的补充。
另一种认为应该根据有无临床出血征象和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因子等检查结果决定。
大量输血后容易引起凝血障碍导致死亡率显著增加,因此建议预防性输注血小板和凝血因子。
3.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严重创伤患者本身存在引起MODS的潜在危险,由于大量输血和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的毒性作用,MODS发生率显著升高,因此应密切监测并保护各脏器功能。
4.高(低)钾血症
在大量输血过程中,应监测患者的血钾情况。
5.酸中毒
短期内输入大量库存血,肝、肾不能充分代谢和排出酸性代谢产物,可能导致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
但一般来讲,只要患者肝、肾功能正常,酸中毒的状况可以很快逆转。
6.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严重失血性休克后,凝血活酶类物质大量释放入血,库存血中的细胞破坏后亦释放促凝物质,易引起DIC。
体内凝血系统激活,形成大量的微血栓,导致血小板消耗性减少,因此尽量输注新鲜血、血浆,同时配合应用抗凝剂。
7.循环超负荷
由于输血过快,或短时间内输入血量过多,使循环血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重所致,患者可表现为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等,是大量输血的严重并发症,心脏功能较差的患者更易发生。
根据中心静脉压、血压、心率、颈静脉充盈情况、尿量等情况,调整输血量和速度,对年老体弱、有心脏病史者,更应评估心脏功能,合理调整输血速度,平均分配全程血量。
8.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大量输血是ARDS的高危因素,主要与库存血时间长,血液成分破坏,输血后肺循环毛细血管阻塞有关,引起异体血白细胞导致的宿主「移植」反应,导致肺泡损伤,诱发ARDS,胸部外伤患者发生率更高。
除遵循ARDS治疗原则外,应用去白细胞的血液制品,可降低发生率。
9.精神障碍
库存血中血氨浓度显著增加,可出现精神紊乱、嗜睡、昏迷等症状,另外库存血保存时间较长,PCO2也会升高,可引起反应迟钝、定向力障碍。
总之,对于严重失血性休克的患者,血液是最理想的复苏液体,大量输血是治救成功的关键所在,但大量输血引起的并发症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输血过程的监护,科学合理输血才能提高救治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曹琴艳,张力,等.严重产后出血患者的大量输血治疗.现代妇产科进展,,23(2).
2.胡业顺,王启志.大量输血在严重失血性休克中的救治及并发症的处理.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18(12).
3.临床输血知识大全(干货).输血与临床,-08-21
4.何静,熊鸿雁,等.例急性创伤住院患者输血的调查分析.重庆医学,6,35(11).
5.急性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与凝血病诊断和卫生应急处理专家共识().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2(4).
6.刘威,乐爱平.创伤患者大量输血预测评分方案建立与诊断性能评价.中国输血杂志,,31(7).
—END—
推荐阅读:
医院护理岗位汇总(截至12月2日、含应届生)
五险一金、包食宿,薪资15k,医院护理岗位推荐
减轻外周静脉补钾疼痛的7个妙计,太实用了
客服:第2美小护(weixin:dxyjob)
编辑:胡梦珂责任编辑:陈朵朵
投稿邮箱:humengke
dxy.cn
题图及配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olvz.com/skdy/6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