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性休克

平安杨职ldquo出血热rdquo


冬季是出血热高发的季节

与感冒症状相似

但它主要以鼠类为传播途径

严重的话会导致死亡

青壮年为多发群体

并具有传染性

为了大家的健康,一定要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

出血热即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

出血热由于早期症状类似感冒发烧

并不引起大家的注意

同常会吃些药、当做感冒处理

但是当发烧不退

医院检查化验

发病阶段

1

发热期

发热,多于发病数小时后体温迅速上升至40℃以上,头痛、腰痛、眼眶痛,发病后第2~3天即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严重者可因连续水样便引起脱水。皮肤·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口腔黏膜、胸背、腋下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淤斑,或呈条索状、抓痕样的出血点。

2

出血期

发病后第4天开始有程度不等的出血,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鼻、牙龈出血、呕血、便血、血尿、阴道出血,甚至多脏器出血。严重者可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失血性休克。严重出血是本病最主要的死因。

3

病危期

在发病后第5~7天开始出现红色丘疹,从面部和臀部扩散到四肢和躯干,1天后发展为融合性斑丘疹,不痒,到第12天消退。可有浅表淋巴结肿大、咽痛、咳嗽、胸痛;心律失常甚至心力衰竭;少尿、无尿及肾功能衰竭;谵妄、昏迷等神经系统表现。病程为14~16天。多于发病后第6~9天死亡。

我们应该做好食品、环境、个人卫生

发现宿舍有老鼠应及时上报学校处理

有必要时可接种出血热疫苗

为了自己的健康应多加注意!

出血热的主要传播途径

1

呼吸道传播: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如尿、粪、唾液等污染尘埃后形成的气溶胶,能通过呼吸道而感染人体。

2

消化道传播:进食被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所污染的食物,可经口腔或胃肠粘膜而感染。

3

接触传播:被鼠咬伤或破伤口接触病毒的鼠类血液和排泄物亦可导致感染。

4

虫媒传播:有研究表明寄生于鼠类身上的革螨等具有传播作用。

目前尚未发现和证实

人与人之间是可以传播的

所以大家不要恐慌、害怕

人不是出血热的传染源

预防方法:

一、不要接触可疑的感染动物和感染者。如确需前往疫区或接触感染动物和感染者,应配备有效的个人防护设施,并接受防护知识培训。

二、离开疫区者在21天之内,一旦出现发热,应该立即就医,并务必告诉医生近期的疫区逗留史。

三、对来自疫区的人员实施相应的检疫措施。对有明确暴露史的旅行者应按接触者对待,实施21天的医学观察,进行留验处理,每日监测体温。有疑似病例,必须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在专业传染病治疗机构进行严格的隔离治疗。

四、对可疑污染场所,包括可疑的人为污染场所,要进行喷洒、喷雾或熏蒸消毒处理。常见消毒剂有过氧乙酸、福尔马林、次氯酸等。紫外线照射可作空气消毒。

预防该病的最有效的措施

就是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可提高人群特异性免疫力

接种人群:一般为16-60岁的适龄人群,尤其是接近60岁的农民和刚满16岁的学生,应尽早前往所在区县疾病控制中心、乡镇卫生院或村医处,积极接种出血热疫苗;外出务工人员应借返乡探亲等时机接种疫苗。

接种方法:该疫苗共接种3针次,前两针间隔14天,第三针间隔一年。前两针为基础免疫,至关重要,任何原因导致的第二针没有及时、按期接种,都应当重新开始免疫。

对于出血热我们应做到

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和就地隔离治疗

不应该只觉得小病而去忽略它

学会对自己的健康负责

党委宣传部新媒体联盟

网络编辑:王宇(实习)

强琳熠(实习)

文字校对:崔晓

责任编辑:史良琦









































氮芥酒精价格是不是很高
点滴型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olvz.com/skdy/378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