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预防心衰的发生
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发生与高阻低排型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多种病理生理变化和器官损伤如低蛋白血症、贫血、肾脏损害等均是导致心衰的不良诱因。因此,要预防心衰的发生,首先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血压,消除心衰发生的不良诱因;其次要加强孕期监管,早期发现心衰,及时终止妊娠。
1.病因治疗
及时恰当诊断和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预防的关键。要早期诊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尤其是重度子痫前期,及时给予充分的降压、解痉、抗凝等治疗,其中以降压尤为重要,以解除血管痉挛,可以降低心脏后负荷,增加冠脉供血,改善心肌供血供氧状况。
2.减少和消除诱因
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尤其是肺炎,肺组织炎症充血,增加肺循环阻力,同时发热、心率增快等加重心脏负担;频繁咳嗽可引起暂时性肺动脉高压,加重右心室负荷。多种因素加重心脏病,诱发心衰。孕期应减少前往人流较多的场所,避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出现夜间呛咳等症状,不要轻易诊断呼吸道感染,应与心衰的早期症状加以鉴别,以免造成心衰的误诊和漏诊,耽误治疗。
合并贫血、低蛋白血症和严重的水肿:长期严重的贫血导致心肌缺氧,代偿性心率加快,泵功能增加,心脏可引起高排血量性血循环;低蛋白血症导致心肌水肿,两者均增加心脏负荷,引起心脏扩大和肥厚、心肌细胞缺氧、心脏代偿功能下降,发生心脏病甚至心衰。
不恰当的治疗:大量蛋白尿可以继发低蛋白血症,临床上常补充白蛋白和血浆,严重贫血者采用输血治疗。胶体成分过多导致血容量增加,回心血量增加,如果没有及时同步利尿治疗,心脏负担加重而诱发心衰和肺水肿。因此,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贫血或低蛋白血症者应严格控制输液量和补液速度,输血或白蛋白后同时注意配合应用利尿剂及严密监测心功能变化。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在孕期和围手术期一定要控制液体入量和速度,谨慎扩容治疗。当有严重的液体丢失(如呕吐、腹泻、分娩失血)使血液明显浓缩,血容量相对不足时增加补液,高凝状态者以抗凝为主。剖宫产终止妊娠后,如果没有明显的失血,一般输液mL左右,补液速度以<mL/h为宜,在手术的最初3d要出量大于入量。
其他:避免使用肾脏毒性大的药物,积极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和甲状腺功能亢进。多胎妊娠、羊水过多者要白癜风如何治疗比较好白癜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olvz.com/skdy/2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