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性休克

产后出血的早期液体复苏


?产后出血的临床救治需要多学科合作,如麻醉科、输血科、检验科、心内科等相关科室。尤其产后出血早期,组织出现灌注不足或缺氧状态,即应开始积极补液,是保持组织灌注、预防及治疗失血性休克最重要的措施;但又必须警惕输液过多导致循环负担过重引起肺水肿,以及稀释性的凝血功能障碍。因此,许多产后出血指南都对产后出血时补液的种类和补液量进行了推荐,液体复苏首选晶体液,胶体液为二线选择;我国年指南和年英国RCOG指南对产后出血的液体复苏进行了相似的推荐,即早期补充晶体液一般不超过mL,胶体液一般不超过mL(琥珀明胶),不使用羟乙基淀粉(代血浆)。输液总量一般不超过mL。临床医生应该尤其注意的是,在严重产后出血需要输血但血制品又无法及时获得的情况下,液体复苏可能是维持有效血容量的惟一办法,这时应该放宽输液限制,积极维持和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是关键,为获得血源或者转诊争取宝贵时间。

输血治疗是抢救严重产后出血非常关键的措施,其目的是提高血红蛋白浓度以保证组织氧供、补充凝血因子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对于输注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冷沉淀和纤维蛋白原等的指征、输注量和输注比例,全世界无统一的标准。我国《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建议:输注红细胞的指征为70g/L,如果出血凶险且出血尚未完全控制或继续出血的风险大,可放宽输血指征。

目标:液体复苏的目标应达到稳定血液动力学,改善灌注,重建氧供需平衡。维持血红蛋白水平80g/L,红细胞压积21-24%,尿量0.5ml/kg/h,平均动脉压65mmhg。

容量最终复苏目标:两个“”、两个“30”。收缩压≥mmhg,心率次/分,尿量30ml/h,红细胞压积30%。最终目标不是终极目的而是阶段性评估指标。输注血浆应维持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1.5倍正常值;输注冷沉淀和纤维蛋白原的目的是维持纤维蛋白原水平1g/L。另外,对于需要大量输血的产后出血孕产妇,我国指南也推荐采用国际上使用较多的“1∶1∶1”大输血方案,即红细胞∶血浆∶血小板以1∶1∶1的比例输注,近似于全血替代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olvz.com/skal/820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