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性休克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子宫肌层注射治疗产后宫缩


中科白癜疯口碑怎么样 http://www.yushiels.com/m/

本文选自《临床合理用药》年8月第13卷(第8期)

摘要

目的观察子宫肌层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年1月-年10月珠海市斗门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符合剖宫产手术适应证且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产妇60例临床资料,根据产妇行剖宫产娩出胎儿后立即使用缩宫素(对照组)、注射缩宫素同时联合子宫肌层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组)和出现宫缩乏力时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观察组),每组20例。比较3组治疗效果,术中及术后2、24h出血量,血红蛋白(Hb)下降值,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预防组总有效率为.00%,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但与观察组的90.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术中及术后2、24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和观察组(P<0.01);预防组Hb下降值为(1.43±0.26)g/L,低于对照组的(4.94±1.18)g/L、观察组的(2.19±0.56)g/L(P均<0.01);3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子宫肌层注射可有效预防、治疗宫缩乏力性剖宫产产后出血,分娩后应尽早使用,可有效控制出血量,缩短产妇康复时间,临床可行性高。

关键词

剖宫产;宫缩乏力;产后出血;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效果

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产后出血是较多见的、可严重威胁产妇及胎儿的产科并发症。相关研究显示,我国70%~80%产妇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引起足月妊娠孕产妇分娩末期子宫节律性收缩,目前临床实践发现其用于治疗宫缩乏力效果较好,可有效治疗产后出血;但该药物使用的最佳时机尚未明确。本文观察子宫肌层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产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年1月-年10月珠海市斗门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符合剖宫产手术适应证且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产妇60例临床资料,根据产妇行剖宫产娩出胎儿后立即使用缩宫素、注射缩宫素同时联合子宫肌层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出现宫缩乏力时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分为对照组、预防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中位年龄(27.14±5.32)岁,孕龄36~40周;预防组中位年龄(28.02±5.51)岁,孕龄36~40周;观察组中位年龄(27.42±6.01)岁,孕龄37~41周。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选择标准纳入标准:

产妇均符合剖宫产手术适应证;产妇体内胎儿正常;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无异常者;无精神障碍和认知功能异常者;基本信息和临床治疗、检查等资料详细完整者。排除标准:心、肺等主要脏器严重功能不全者;精神或认知功能障碍者。

1.3治疗方法

3组行剖宫产手术前均禁食6h,且均由同组麻醉师实施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同组医师行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照组产妇在术中胎儿娩出后予以子宫体肌内注射缩宫素3次,第1次为胎儿晚出时给予10U,第2、3次为每间隔12h给予10U,同时给予缩宫素20U+葡萄糖注射液ml静脉滴注;预防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第1次注射缩宫素时联合子宫肌层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μg;观察组在出现宫缩乏力时子宫肌层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1.4观察指标

比较3组治疗效果,术中及术后2、24h出血量,血红蛋白(Hb)下降值,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疗效评定标准显效:

治疗后,产妇子宫明显收缩,产后出血基本停止;有效:治疗后,产妇子宫收缩良好,出血有一定程度减少;无效:治疗后,产妇子宫无收缩,产后出血量未减少。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分别应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比较

预防组总有效率为.0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观察组的90.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出血量比较

预防组术中及术后2、24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和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3Hb下降值比较

预防组Hb下降值为(1.43±0.26)g/L,低于对照组的(4.94±1.18)g/L、观察组的(2.19±0.56)g/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2.4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出现颜面潮红、头晕头痛和恶心呕吐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3/20);观察组出现血压升高、腹泻和颜面潮红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3/20);预防组出现腹泻1例,颜面潮红2例,恶心呕吐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4/20)。3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产后出血指产妇经阴道分娩、剖宫产后24h内出血量分别>、0ml,是产妇分娩后引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常见、较严重的并发症。非异常情况下,胎儿自母体娩出后,产妇子宫肌层走行不同的肌纤维会发生收缩,压迫肌束间血管,抑制产后出血。

当子宫肌纤维收缩无力时,就会出现宫缩乏力,肌束间血管未被有效压迫而引发产后出血。造成产妇产后出血最主要的原因是宫缩乏力,产后出血通常发生在产后2h内,较短时间内大量、快速失血易导致失血性休克,若抢救措施不及时可危及产妇生命安全,或需采取子宫切除治疗,对产妇生育能力和心理健康均造成严重伤害。

姚永畅研究显示,产科实践中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3%,具有高危因素的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临床实践证明,快速有效使子宫出血停止、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和防治感染是有效治疗产妇产后出血最根本的方法。近年来,临床治疗过程中通常采用宫腔填充、缩宫素、B-Lynch缝合双侧子宫动脉和米索前列醇止血用于预防、治疗产后出血。缩宫素用于治疗产后出血机制是有效提升子宫平滑肌活跃度,并使其正常收缩,但其局限性为缩宫素半衰期较短、代谢快,药效维持时间短仅为3~4min,且剂量>40U将会饱和,增加剂量也不能使效果提升。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半衰期长,用药约20min后即可达到血药浓度峰值,且可持续性刺激宫颈和子宫下段肌层使其频率和幅度较大程度出现节律性,与足月分娩宫缩情况相似,可有效改善产妇宫缩乏力,使产后出血得到有效控制。

本结果显示,预防组总有效率为.00%,高于对照组的75.00%,但与观察组的90.00%相比差异不显著;预防组术中、术后2、24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和观察组;预防组Hb下降值为(1.43±0.26)g/L,低于对照组的(4.94±1.18)g/L、观察组的(2.19±0.56)g/L;3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

此外,前列腺素是一种Ca2+载体,是米索前列醇前列腺素衍生物中的一种,可促进Ca2+与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结合,使用该药30min后,可使子宫肌细胞中Ca2+浓度达到峰值,进一步加强子宫收缩。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是能够作为Ca2+载体含有天然前列腺素F2α(15S)-15甲基衍生物成分的氨丁三醇盐溶液,其可促进Ca2+内流至子宫肌纤维肌细胞浆后激活肌浆球蛋白轻链酶,从而促进子宫肌纤维收缩,挤压肌束间血管,抑制子宫出血。

综上所述,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子宫肌层注射可有效预防、治疗宫缩乏力性剖宫产产后出血,分娩后应尽早使用,可有效控制出血量,缩短产妇康复时间,临床可行性高。

稿件编辑:王蛟

稿件审核:黄秀媚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olvz.com/skzn/592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