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公益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荆州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清零”后,曾经的战“疫”一线——医院感染科病房单独开辟了康复病区,专门收治新冠肺炎已痊愈、但因基础疾病较重不能出院的患者。在康复师的指导下,51岁的患者刘平(化名)正小心地进行着床旁功能锻炼。再正常不过的“一呼一吸”,对她而言,却是生命的奇迹。因为她知道,自己肺功能的恢复多么来之不易:被确诊为新冠肺炎危重型,几度生命垂危,依靠体外膜肺氧合(ECMO)和呼吸机的支持,艰难挺过了68天。如今,她终于脱离“人工肺”和呼吸机,完全靠自己的肺完成呼吸。
治疗中的刘平。
这甚至创造了全国纪录:多次在ECMO和有创机械通气辅助下,对新冠肺炎危重症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行CT检查、膀胱镜下电凝止血及坏死组织清除术、血管造影介入栓塞手术……
纪录的背后,是医院多学科团队、ECMO小组以及钟南山院士远程专家组、广东援荆医疗队几十名医生护士们,两个多月昼夜不息、寸步不让,打响的一场生命保卫战。
致命呼吸衰竭,ECMO守住最后生机
1月30日,反复发热的刘平被确诊为新冠肺炎,住进了医院。
经过抗感染、氧疗、对症治疗后,她的症状有所减轻。但2月22日,其病情突然急转直下,令所有人猝不及防。
呼吸窘迫、CT片变成了“白肺”……
在广东援荆医疗队专家组组长蒋文新教授和医院副院长梅京松的带领下,荆粤重症救治中心专家组迅速研判病情。医院ICU副主任医师金平为她进行了紧急气管插管。
荆粤“医护天团”护送ECMO患者刘平做CT。
然而,使用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后,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仍不足80%。这意味着,“呼吸衰竭随时都会要了她的命!”
当晚,荆粤两地专家会诊决定——立即启用ECMO体外生命支持,抢救患者的生命。
ECMO也叫人工心肺机,可以对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进行长时间心肺支持,为危重症的抢救争取宝贵的时间,是目前针对严重心肺功能衰竭最核心的支持手段。
广东医疗队ECMO小组的专家闻令而动,在三级防护下,小心翼翼地搭建各条生命通道,顺利为患者安装了VV-ECMO。
“重型武器”的使用,为患者带来生机。但作为现今最高级的体外生命支持技术,ECMO治疗和护理需要经验丰富的专业医护团队每天24小时不眨眼守着。可彼时,医院已同时运转两台,ECMO团队分身乏术。
荆州市政协副主席、医院院长毛精华当机立断:医务处、护理部紧急协调,医院ICU医师及护理骨干,连夜培训上岗!
李良海、邵锋、秦怡、邹协群、杨茜、杜锦龙、孙琦、马圣伟、蒋会平、张文丽、万佳、胡柳等医护人员和广东支援队一起披甲上阵,开始了夜以继日,从死神手中抢人的历程。
技术不熟练怎么办?学!向廖小卒、麦聪等广东专家请教、找钱海云等本院ECMO专家团队指导、向专业前辈咨询、在网上搜集资料……
由于仪器对患者的呼吸、循环、凝血、电解质等诸多方面都会产生影响,需要十分严格的监测。护士要时刻监控,同时还要对各个穿刺管路进行维护,加之为病人翻身、俯卧位、吸痰,一刻也不能休息。同时,医生需要紧盯各个参数变化,第一时间调整ECMO转速、流量和抗凝剂量等,同样彻夜不眠。医护紧密配合,协同工作,力保病人转入后病情相对平稳。
为了将患者转运去做CT检查,10余名荆粤医护合力上演了“生死冲刺”。短短米,推车、抱氧气筒、扶移动呼吸机、负责ECMO机器、持续观察监护……一环一环,一步一步,出不得半点差错,厚重的防护服下,每个人都是气喘吁吁、汗流浃背。
为了给治愈赢得更多机会,荆粤医护争分夺秒,用16秒、10秒的极限速度一气呵成,为患者多次更换新的膜肺和ECMO系统,有效推进了治疗。
为了商讨更适合的治疗方案,钟南山院士及其团队参与了患者的远程会诊;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重症医学专家杜斌来到刘平床边,指导救治工作,给一线救治团队吃下了“定心丸”……
这期间,连续几次核酸检测转阴表明,新冠病毒感染已不再是困扰刘平的问题。大家都在翘首期待,她那“暂时休眠”的肺部重新复苏的时刻。
3月20日,广东省援荆医疗队结束任务返粤,他们的心依然牵挂着荆州的患者。在荆粤重症ECMO团队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olvz.com/skzn/4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