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化网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
《河南医学研究》
年6月第30卷第16期
内镜下夹闭出血部位后聚桂醇曲张静脉内注射治疗急性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效果
闫登科,黄瑞娜
(医院消化内二科,河南平顶山)
摘要:
目的:分析内镜下金属夹出血部位夹闭后聚桂醇曲张静脉内注射治疗急性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效果。
方法:收集年12月至年10月医院收治的73例急性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聚桂醇曲张静脉内注射,观察组患者接受内镜下金属夹出血部位夹闭后聚桂醇曲张静脉内注射。比较两组止血时间、即刻止血成功率、急诊止血成功率、近期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止血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即刻止血成功率[97.37%(37/38)]与对照组[91.43%(32/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即刻止血显效率[84.21%(32/38)]较对照组[57.14%(20/35)]高,急诊止血成功率[.00%(38/38)]较对照组[82.86%(29/35)]高(P0.05);观察组近期再出血率(0)与对照组[5.71%(2/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热、食管溃疡、上腹不适、恶心、胸骨后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使用金属夹夹闭出血部位后,于曲张静脉内注射聚桂醇对急性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效果确切,可明显缩短止血时间,提高止血成功率,预防近期再出血。
关键词:
急性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聚桂醇;内镜下金属夹
食管静脉曲张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形成的重要表现,曲张静脉缺乏弹性收缩,管壁薄弱,出血后具有出血量大、止血困难等特点,且止血后近期易再次出血[1]。有数据显示,肝硬化患者首次出现急性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发生率为5%~15%,而出血后近期再出血率达30%以上[2]。因此,研究科学、有效地治疗急性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方案对提高患者生存率有重要意义。目前,内镜下注射硬化剂是治疗急性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一线方案,止血效果好,但近期易再出血,其效果仍有提升空间。金属夹作为内镜治疗的常用辅助工具,具有操作简单、可重复使用、止血效果好等优势,但在急性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治疗中较少应用。本研究选取73例急性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以分析内镜下金属夹出血部位夹闭后聚桂醇曲张静脉内注射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年12月至年10月医院收治的73例急性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40~62岁,平均(50.93±5.16)岁;Child-Pugh分级B级25例,C级10例;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轻度2例,中度19例,重度14例;酒精性6例,肝炎性27例,其他2例。观察组:男25例,女13例;年龄39~64岁,平均(52.01±5.36)岁;Child-Pugh分级B级26例,C级12例;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轻度3例,中度20例,重度15例;酒精性7例,肝炎性28例,其他3例。两组性别、年龄、Child-Pugh分级、病情严重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选取标准
(1)纳入标准:①经食管X线检查、食管镜检查确诊为急性食管静脉曲张出血;②肝硬化失代偿期;③合并黑便、呕血症状;④经输血、药物止血治疗后,活动性出血明显减少,生命体征平稳;⑤临床资料完善。(2)排除标准:①消化性溃疡、贲门黏膜撕裂、息肉所致的上消化道非静脉曲张性出血;②血液系统、鼻咽部、肺部、口腔等非消化道出血;③合并肝脏恶性肿瘤;④有胃镜、食管镜检查禁忌证;⑤认知异常;⑥既往有介入栓塞术、脾切除术、断流术、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等治疗史。
1.3治疗方法
1.3.1术前准备
常规术前准备,常规禁食,保持呼吸通畅,若必要可给予患者辅助吸氧,床旁心电监护,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快速开放静脉通路给予液体复苏治疗,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1.3.2对照组
选择具有出血征象或活动性出血食管曲张静脉,置入内镜视野中央。嘱患者缓慢呼吸,进针角度与曲张静脉45°,避免垂直进针。嘱助手快速推注聚桂醇(陕西天宇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可见曲张静脉隆起发白,缓慢退针,冲洗后观察30s,确认无活动性出血。重复上述步骤,依次处理各条静脉,注射部位次序为沿食管壁由上到下、螺旋向上,每次注射1~4个点,每个点注射约10mL,可根据病情增加或减少用量,总量不超过40mL。
1.3.3观察组
缓慢进镜至食管,内镜活检孔道注入去甲肾上腺素冰盐水反复冲洗,确保视野清晰,根据进镜方向自口侧至肛侧观察全食管腔,明确曲张静脉数量、位置、程度、活动性出血情况,优先处理活动性出血的静脉。将其置入内镜中央,放置金属夹释放器、推出金属夹,钳夹方向与曲张静脉垂直,钳夹出血部位并适当加压,离断金属夹经钳道抽回释放器,观察10~15s,若仍存在活动性出血则置入第2枚金属夹,直至活动性出血停止。夹闭完成后快速推注聚桂醇,方法及用量与对照组一致。
1.4观察指标
(1)止血时间。(2)即刻止血成功率。判定标准:显效为治疗后冲洗出血灶表面,30s后未见活动性出血;有效为冲洗出血灶表面可见少量活动性出血,多次冲洗后2min内出血停止;无效为冲洗出血灶后可见明显活动性出血,多次冲洗仍未停止,需再次追加治疗。即刻止血成功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3)急诊止血成功率。经内镜治疗后3d出现下列2项中任意1项则表示急诊止血失败,需进一步治疗,若3d内未出现下列2项情况,则表示急诊止血成功。①未输血红细胞压积降低达9%,血红蛋白水平持续降低30g·L-1;②出现新鲜便血、呕血或失血性休克。(4)近期再出血率。治疗后3~7d出现下列3项中任意1项则计入再出血,需进一步治疗。①未输血时血红蛋白水平持续降低30g·L-1;②充分输血及补液后循环状态好转,后再次恶化或未见好转,心率增加20次·min-1或收缩压降低20mmHg(1mmHg=0.kPa);③控制出血后再次出现活动性出血。(5)并发症发生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止血时间
观察组止血时间为(10.08±2.13)min,对照组止血时间为(16.93±4.06)min。观察组止血时间较对照组短(t=9.,P0.)。
2.2即刻止血成功率及急诊止血成功率
观察组即刻止血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即刻止血显效率高于对照组,急诊止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3近期再出血率
治疗后3~7d,观察组未见再出血病例,对照组出现再出血2例。观察组近期再出血率(0)与对照组[5.71%(2/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P=0.)。
2.4并发症发生情况
两组发热、食管溃疡、上腹不适、恶心、胸骨后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急性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常见的并发症,病情危重,出血量大,致死风险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临床治疗急性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目的在于快速控制活动性出血并预防近期再出血,以改善患者预后。内镜治疗是针对急性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常用方案,具有止血效果好、准确度高、用时短等优势,其中内镜下注射硬化剂是目前急性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一线治疗方案,通过在曲张静脉内注射硬化剂诱使曲张静脉内皮无菌性化学性炎症,造成曲张静脉管壁纤维化,从而在曲张静脉内形成纤维瘢痕及血栓,以达到止血的目的[3]。有报道指出,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急性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止血的有效率可达98%,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4]。聚桂醇是急性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常用硬化剂,在曲张静脉周围注射可使曲张静脉周围纤维化,压迫曲张静脉,在静脉内注射可促进血栓形成,阻塞血流。但大量、多次使用硬化剂操作时间长,可造成人为曲张静脉破裂及黏膜损伤,促使注射针孔处急性出血或大溃疡形成,甚至导致远处器官异位栓塞、食管穿孔等症状。有数据显示,内镜下注射硬化剂治疗急性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并发症发生率可达30%[5]。因此,内镜下注射硬化剂虽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但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易造成再出血,其作为急性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首选治疗方案仍具有改善的空间。
金属夹是较为精巧的机械装置,广泛应用于消化道出血性疾病,其效果得到临床一致认可。金属夹机械力作用机制与血管结扎类似,通过调整金属夹力度、角度可迅速夹紧曲张静脉以截断血流,起到止血效果,具有止血时间短、止血效果好、患者痛苦少等优势[6-7]。与内镜下注射硬化剂相比,金属夹操作简单,即刻止血效果好,且具有经济优势。注射硬化剂会对血管造成穿透损伤,而金属夹与血管组织相容性较高,机械止血对曲张静脉表面损伤轻微,不易造成活动性出血或近期再出血。因此,内镜下金属夹出血部位夹闭后再注射硬化剂有助于提高止血效果。本研究中,观察组即刻止血显效率、急诊止血成功率及止血时间均具有明显优势,且近期再出血率低,说明内镜下金属夹出血部位夹闭后聚桂醇曲张静脉内注射在急性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效果,有助于缩短止血时间,提高止血效率,预防近期再出血。
综上,使用金属夹夹闭出血部位后,于曲张静脉内注射聚桂醇对急性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效果确切,可明显缩短止血时间,提高止血成功率,预防近期再出血。
硬化网
投稿邮箱:
zgyh
tytiu.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olvz.com/skzn/10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