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日志:第64期
全文字数:
阅读时间:3分钟
做人要开心,献血要好玩
“大夫,给我输全血吧!全血里东西全啊!”
在临床工作中,血液是抢救与治疗患者的有效手段之一;有时候患者和家属会有类似的疑问或误解,认为输血越“全”越好,然而事实是这样吗?下面就让小O来说说输注全血这事儿!
细胞日志(第64期)
输血的那些事儿
01
什么是输注全血
全血,医学术语。将人体内血液采集到采血袋内所形成的混合物称为全血,即包括血细胞和血浆的所有成分。而输注全血,就是传统的输血方法里不管患者需要什么血液成分都输以全血进行治疗。
一般而言,血容量不足且有进行性出血的急性大量失血病人可以考虑输注部分全血。全血能同时提高血液携氧能力和补充血容量,但临床用全血的情况并不多见。
02
全血的种类
(1)新鲜全血:新鲜全血的定义尚无统一标准,一般认为血液采集后24h以内的全血称为新鲜全血,其各种有效成分存活率在70%以上。
(2)保存全血:将血液采入含有保存液容器后尽快放入4℃±2℃冰箱或冷室(库)内,即为保存全血。保存期根据保存液的种类而定。
03
全血并不全
由于保存液主要针对红细胞的特点而设计,因此全血保存一般指红细胞保存。在(4±2)℃下只对红细胞有保存作用,对白细胞、血小板以及不稳定的凝血因子毫无保存作用。
所谓的“全血”中,除红细胞外其他成分均不浓、不纯、不足一个治疗量,因此“全血不全”。
04
禁忌症和适应症
常见禁忌症:
1.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的贫血患者、婴幼儿、老年人、慢性病体质虚弱者。
2.需长期反复输血的患者。
3.对血浆蛋白已致敏的患者,以往输血或妊娠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的患者。
4.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患者。
5.可能进行骨髓移植及其他器官移植患者。
主要适应症:
1.急性大量失血可能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患者:只有在失血量超过全身血容量30%时,在扩充血容量的基础上,输注红细胞或全血。
2.体外循环。
3.换血治疗,用于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的换血治疗,以去除胆红素抗体及抗体致敏的红细胞。
因此,临床上应遵循“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为患者输注相应的成分血制品而非全血,尽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科学合理用血,提高输血安全性。
部分资料参考来源:百度百科、科普中国、果壳网,丁香医生
未
完
待续
年4月
互动话题
你了解输注成分血么?
你的出现,使我们看到了未来!
/END/
往期推荐
献血不合格?别怕!仔细了解一下献血前血液检测 红细胞和白细胞是兄妹? 惊雷!血小板并不小,可它的功能很重要 还以为O型血是“万能血”呢?错!
声明:本文涉及漫画人物已申请知识产权保护,任何个人及团体不得用于商业用途。转载请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申请开通白名单!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olvz.com/skyl/4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