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性休克

舌尖上的岱山岱山老饕们都不能错过的岱衢


白癜风分期治疗 http://m.39.net/pf/a_6185651.html

//

ISLAND

奚闻居东海一隅

有仙岛岱山

“琐碎金鳞软玉膏,冰虹满载入关舫。”

-清·王莳蕙-

-《黄花鱼》-

|仙岛海滨,仙味无双|

岱山岛,是座位于东海之上的“仙岛”。

尽管从地理划分上归属南方,但提起江南水乡,第一时间想起的还是吴侬软语的温声熨帖。生长于这地界的人,尝的是时蔬羹汤,观的是太湖、西湖,连看潮水起伏,都要钱塘江的汹涌澎湃。

相比之下,东海之滨的这方岛屿的确显得不那么“江南”。

以农耕文明而安土重迁的我们,对海洋有着与生俱来的敬畏,但没有人能抵住海鲜的诱惑。如今恰巧是休渔时节,岱山的海面沉寂了些许,东海正等待着再次为渔民“慷慨解囊”。到了那个时候,岛城就会正式陷入海鲜的狂欢。

而在这狂欢中,不得不提的便是独树一帜的岱衢族大黄鱼。

●●●

美名远扬的“四大海产之首”

江浙一带的海边人,对于野生大黄鱼都不会陌生。舟山群岛海域是大黄鱼的主产地之一。

根据记录,历史最高年产量曾达到10万余吨。黄鱼丰收的景象,是众多渔家人见过一次便毕生难忘的景象。

4

▲年东海渔场捕捞大黄鱼。摄影/叶文清老师

舟山岱衢族大黄鱼,得名于岱山岱衢洋,是东海四大经济鱼类之首。因其口感鲜美、肉质细嫩,让无数文人墨客魂牵梦绕。

有美食家如此形容大黄鱼的美味:别有一种特殊的排他的霸道鲜味,它强大到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在浙江尤其是沿海地区,百姓家有喜事,宴席上总少不了一条黄鱼。早在清康熙年间,岱衢洋已形成大黄鱼的中心渔场,也就是说,舟山的岱山是岱衢族大黄鱼的正宗原产地。

岱衢族大黄鱼,浑身皆是宝

岱衢族大黄鱼呈金黄或虎黄色,有光泽,鳃丝清晰呈鲜红或紫红色,眼球饱满,肌肉结实,富有弹性,是黄鱼族中的极品。大黄鱼营养丰富,是我国沿海传统的滋补海产品,不仅富含EPA、DHA等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与牛磺酸,而且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肉、鳔、耳石(鱼脑石)、胆汁、精巢均可入药:鱼肉性味甘平、入胃、肾经,有健脾开胃、安神止癞、补气填精等功效;鱼鳔性味甘、咸、平,有润肺健脾、补气止血作用;耳石味甘、咸、寒,富含钙盐,主要用于清热祛瘀、通淋利尿及解毒;鱼胆汁性味苦、寒,主要用于清热解毒、平肝降脂。

作为岱衢族大黄鱼故乡的仙岛岱山,由海洋馈赠的海物在这里得天独厚,别有一番滋味。

但凡尝过大黄鱼美味的海岛人,无一不被它折服。红烧、清蒸、油炸……做法各色各样,但都是无一例外的新鲜。

新鲜的大黄鱼剖杀洗净后,手起刀落两面各划三刀,抹上盐,在切口和鱼肚内放入生姜和葱丝,倒适量黄酒和生抽腌制。大火热油,葱、姜、蒜、辣椒煸出香味,拨回黄鱼,以生抽大火收汁。

传承保护,我们的大黄鱼

然而如今再听到“野生大黄鱼”这几个字,仍旧骄傲,更多却是唏嘘。记载中满船满船的黄鱼,也许都是老一辈渔民才见过的景象。

民间有把金条叫做“大、小黄鱼”的习惯,如今野生大黄鱼的身价也堪比黄金。上世纪80年代后期,近海捕捞强度不断加大,也因为野生大黄鱼口味鲜美,药用价值也很高,成为有极高经济价值的鱼类,渔捞大黄鱼的渔民越来越多,而大黄鱼的数量则急剧减少,濒临灭绝。

为了更好地保护大黄鱼、促进大黄鱼产业发展,岱山做出了一系列努力。

以“岱衢族大黄鱼增殖放流”活动为首,在休渔期将大黄鱼鱼苗放流于涛涛海水,让它们从此畅游海洋,生长繁殖。

年,岱山县长涂叮嘴门养殖基地在解决了挡急流、抗风浪等问题后,野生岱衢族大黄鱼的成活率已达80%以上,养殖初获成功。

“大黄鱼曾给岱山带来繁荣和兴盛。过去,每逢大黄鱼讯,江浙沪闵等渔船汇集岱山古镇东沙,现在这里还留存大黄鱼加工、交易的痕迹”。

有海味如此,一尝难忘;有美景众多,流连忘返。

天高海阔之间,是属于岱山的仙岛仙味。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瀛洲海产本期话题你最爱的大黄鱼做法赶紧在文末留言告诉我们吧美景、美食、民宿欢迎大家来投稿Email:tuzifm

.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olvz.com/skxl/911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