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上午10点30分许,怀孕已有39周多的孕妇王女士(化名)突然发现下体开始大量出血,被紧医院……
在病床的床单上,一大滩触目惊心的血表明情况十分危急。很快,王女士被确诊为胎盘早剥。此时,王女士的出血量已预计达到了毫升,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孩子从子宫内取出,否则大人和小孩都有生命危险!
1情况十万火急!医院妇产科、麻醉科和新生儿科迅速行动。当务之急是通过剖腹产手术取出婴儿,不然持续的出血可能导致产妇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而婴儿在母亲腹中也会因缺血缺氧导致窒息危及生命。
妇产科与麻醉科分秒必争,迅速为孕妇开通生命的“绿色通道”。麻醉、消毒、剖腹、取出婴儿等流程一气呵成,医院的21分钟后,医生成功在其子宫取出一名男婴,出生体重为克。手术中医生发现,王女士的羊水已化为血水,胎盘四分之三面积剥脱,胎盘表面、宫腔及阴道内见大量出血及血凝块,出血量估计已超过毫升。
随着诞下男婴,王女士的情况逐渐好转,腹腔与下体也不再持续出血。可医护人员脸色却显得更加凝重。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男婴由于在缺血缺氧环境下停留时间过长,出生时没有呼吸,心率也不足60次/分。看着紧闭双眼、面色苍白的婴儿,所有人都揪心不已……
此时,微弱的心率随时可以消失,一条鲜活的生命或许就此逝去。时间就是生命,“快!建立高级气道,心外按压,还有希望,千万别放弃!”在抢救医生的一条条指令之下,现场所有的医护人员紧张且有条不紊地与“死神”抢时间。
短短的五分钟,对寻常人来说算不了什么,可对于刚刚出生的这个小家伙,却是生死一瞬间……经过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运用插管建立高级气道、人工辅助呼吸、心外按压等急救措施,五分钟后男婴恢复了呼吸,心率也逐渐上升,开始接近正常值。“只差几分钟,这孩子可能就保不住了!”事后,抢救医生回忆起来仍是心有余悸。
2
虽然通过及时抢救,孩子的生命体征暂时稳定了,但随时会有危险。“乳酸指标达到了上限值,已无法测出。另外,婴儿还伴有多脏器功能损伤、凝血功能障碍、低血糖和电解质紊乱等症状,在新生儿医学上来说,这属于濒死儿。”医院新生儿科主任袁圣福说,孩子很快被送入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接受24小时全天候治疗。
“由于入院时王女士的大出血部分来源胎儿,治疗中最重要的就是快速纠正婴儿凝血功能障碍,否则会出现全身弥漫性出血,而且其他治疗也无法展开。”袁圣福介绍,在为患儿输入血浆补充凝血因子之后,他的凝血功能逐步恢复。在此基础之上,医护人员通过补充钾、钠、钙等维持电解质平衡,输入血红细胞纠正贫血,予药物维持血压、血糖稳定,用呼吸机维持宝宝呼吸等手段为患儿积极开展治疗。
重症监护室的医护人员全力以赴救治,在第三天成功为患儿摘除呼吸机,宝宝可以进行自主呼吸了。“这是一个好兆头!”果然,入院的第七天,患儿的各项健康指标恢复,心脏、肺部、肾脏等多脏器功能损伤也得到有效恢复。
3
虽然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可还有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袁圣福。“入院前宝宝在宫内缺血、缺氧时间长,导致出生后无自主呼吸,心率小于60次,这有可能对脑部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袁医生告诉记者,之前视频脑电波监测,显示患儿脑部存在抑制状态。
经过几天几夜紧张有序积极的抢救治疗,到入院第九天,好消息再次传来!这次的脑电波监测显示正常,说明患儿脑部功能目前恢复良好,存在后遗症的可能性较小。宝宝也已经从出生时的克长到了克,生命体征稳定,一切状况良好。入院第十天,王女士如愿见到了日夜牵挂的儿子,宝宝顺利出院了。
医生提醒“今后,宝宝只要定期复诊、门诊随访即可。”最后,袁医生提醒广大产妇,王女士的经历也为大家敲响警钟,一旦阴道出现流液、出血等异常症状,一定要及时送医治疗,否则很有可能危及到胎儿与孕妇的安全。
撰稿:记者魏士丁
-END-余姚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olvz.com/skxl/7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