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性休克

临床用血评估及用血效果评价管理规定


北京青春痘哪家医院好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为规范临床用血管理,加强临床用血指导,促进临床用血科学、合理、安全、有效,依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及《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特制定我院临床用血评估及用血效果评价管理规定。

一、符合用血的条件

(一)急性大量出血病人和手术中用血病人。

(二)慢性出血导致血色素下降至50—60g/L的病人。

(三)血液病、各种血细胞减少及凝血因子缺失病人。

(四)严重烧伤病人。

二、成份血的适应征

(一)全血只适用于失血量已超过ml~ml,并同时有进行性出血,濒临休克或已经发生休克的患者。

(二)悬浮红细胞:应用于临床各科输血,适宜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的输血者和外伤手术等引起的急性失血患者。

(三)洗涤红细胞:

1、主要用于输注全血或血浆后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

2、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

3、高血钾症及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

4、反复输血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而引起发热的患者等。

(四)血小板:

1、各种原因导致的血小板计数低于2万的病人。

2、血小板数量正常但血小板功能下降者。

(五)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缺乏症或凝血功能障碍者。

(六)冷沉淀:主要用于对于Ⅷ因子、XⅢ因子缺乏病,纤维蛋白原缺乏病,血管性血友病,儿童及成年人轻中型血友病,各种大失血及低容量性休克并发的DIC以及白血病,肝衰竭病所致的纤维蛋白缺乏,创伤、烧伤、烫伤、严重感染等患者。

三、临床用血前评估

(一)医师在决定是否对住院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前,必须对患者是否需要接受输血治疗进行输血前评估。主要对患者临床输血指征(包括患者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测结果等)进行评估,并将评估内容详细记录在病程记录中。

(二)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临床输血指征,减少不必要的输血(如失血量不超过血容量的20%时不输血)。临床医师必须重视成分输血,根据不同病人的需要,输给相应制品。

(三)临床输血申请和审批:严格按照《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申请、审批临床用血。大量用血(超过毫升)报医务科批准后,方可备血,紧急输血须由科主任或二、三诊值班主任签字核准,急诊用血事后2个工作日内及时补办报批手续。

(四)患者或家属签署输血/血液制品治疗知情同意书:经治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需要输血治疗时,应切实负起向患者及家属宣传安全用血的责任。应向患者或家属告知输血的目的和可能发生输血反应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署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无近亲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紧急输血应报医务科/总值班(必要时报主管院长)批准、签字。“输血/血液制品治疗知情同意书”存入病历。

四、临床用血效果评价

(一)输血后,经治医师需在病程记录中记录患者输注血液制剂种类、数量;输注开始与结束时间;输注过程观察与评价(包括患者症状、体征、及输血中、后有无不良反应等)。

(二)经治医师必须对每位输血治疗的患者在输血治疗后进行效果评价。主要对患者进行输血疗效评价(包括患者症状、体征、化验检查结果等),并将输血疗效评价内容详细记录在病程记录中。

五、监督考核

(一)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每个月对本科所有的输血病历,临床用血质量进行评价,自体输血病历进行统计,评价/统计结果形成书面材料一式三份,一份作为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的材料妥善保存,其余两份分别送医务科、输血科,以供进行临床科室用血情况考核,考核结果纳入月考核中。

(二)医务科每季度进行一次临床用血专项检查,抽查30份输血病例资料,对临床用血质量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纳入科室月考核中,并在全院公示。

1、检查人员:医务科组织成立临床用血专项检查小组。

2、检查方法:每季度检查一次,抽取30份输血病历。

3、检查内容:

(1)《输血申请单》填写是否规范,不可空项。

(2)输血前是否有免疫学检查,(输血前必须抽血检查,结果可待报)。

(3)输血前患者或家属是否签署《输血/血液制品治疗知情同意书》。无近亲属或无自主意医院授权人员的签字。

(4)是否有临床输血指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

(5)是否符合临床医师用血权限及审批程序。

(6)是否有患者用血前的评估及用血后效果评价记录,并应详细记录输注过程的主要细节。

(三)医院临床用血专项检查通报情况,进行整改,并在日常工作中落实好整改措施,以确保临床用血质量不断提高。

(四)对有重大输血质量问题的医务人员进行相关学习与培训,必要时限制或取消其用血权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olvz.com/skxl/756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