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性休克

钟南山今日重磅发文潜伏期可达24天,医护


北京扁平疣防治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119/8605173.html

病毒DNA渲染图(来源:科学图片库)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作为通讯作者的新型冠状病毒(-nCoV)相关研究,今日凌晨在医学类预印本发布平台medRxiv上发布。但根据国际期刊论文相关发布规则,该论文目前还属预印稿,处于投稿阶段,还需全球同行评议。

钟南山院士团队不是最早发布新冠肺炎相关论文的科学家,在此之前,中国医学专家已在国际刊物上发布了数十篇论文,但是,这篇在国际医学平台上最新上传的英文论文,应该是目前为止数据量最大,作者团队最强大,结论可能也最权威的(更多相关论文报道详见钛媒体专题“新冠肺炎科普”)。钛媒体App编辑第一时间对该论文全文内容进行了翻译、提炼和解读。

钛媒体发现,本篇论文作者达到30位以上,除了钟南山外,还包括广州市呼吸卫生研究所,医院,医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等科研人员共同参与,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院士、曾光教授、袁国勇(港大医学院)教授都是本论文作者团队成员。

该论文样本覆盖了来自全国31个省、家医院中确诊的例新冠肺炎患者,并通过他们的临床数据进行研究分析,钛媒体在阅读论文后提炼了六个重要结论:

1、在这例病患中,有人(占43.95%)是武汉居民,有26%的患者没有前往武汉或与武汉人有相关联系。

2、所有收集到的病例当中,仅1.18%的患者与野生动物(生物体)接触,医护人员感染率高达2.09%,31.30%患者曾到过武汉旅行或停留,而71.80%的患者曾与来自武汉的人接触,并且可以确定,有四分之三的患者都是武汉当地居民,或者与武汉人接触过。

3、感染新冠病毒的中位年龄为47.0岁(IQR,35.0至58.0),女性占41.9%,0.9%的病患年龄在15岁以下,而易感人群为全部年龄段,中位潜伏期为3.0天(范围为0至24.0),最长达到了24天,不能排除“超级传播者”的存在。

不过,针对文中披露的“潜伏期最长为24天”,论文研究团队成员之一关伟杰对媒体表示,仍是个例。

4、这项研究表明,只有43.8%的确诊患者在早期表现出了发热症状,但在住院后发生发烧的比例为87.9%。发烧不是新冠病毒的明显早期症状,胃肠道分泌物的传播或是新的传播路径。

5、在入院时接受胸部X线断层扫描的名患者中,感染准确率为76.4%,都表现为肺炎症状,最常见的是毛玻璃样混浊(50.0%)和双侧斑片状阴影(46.0%),尽管如此,但通过症状加RT-PCR阳性结果诊断出的例严重病例中有例(23.87%)没有放射学图像异常表现,重度和非重度病例分别为23.9%和5.2%。

6、总体而言,在收集中的患者中,有5例严重病例中采用了体外膜氧合(ECMO),而在非严重病例中则没有采用,最终死亡率大概在1.36%,即3人。病死率低于SARS-CoV和MERS-CoV。

可以说,这是迄今为止,临床样本数据最大、最完整的一篇关于新冠肺炎的论文。

名病患数据,展示新冠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

数据来源

研究团队对-nCoV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respiratorydisease,ARD)的实验室确诊病例的临床特征进行了回顾性研究。

实验室病例包括了疑似、确诊,以及后期排除新冠肺炎的患者。根据临床表现、核酸以及胸部放射学检查等方面,初步病例被诊断为“病因未知的肺炎”患者,都是实验室病例。

其中,疑似病例为发烧或呼吸道症状,并且在武汉海鲜市场有野生动植物接触史,有旅行史或在两周内与武汉人有过接触等。确诊病例为:对鼻和咽拭子标本进行高通量测序或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呈阳性结果的病例(根据WHO的临时指南诊断方案)。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卫健委等有关部门的批准,鉴于迫切需要收集临床数据,因此放弃了书面知情同意书。

在确诊病例中,流行病学特征(包括近期接触史),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来自电子病历。放射学评估包括胸部X光或计算机断层扫描。实验室评估包括全血细胞计数,血液化学、凝血测试,肝和肾功能,电解质,C反应蛋白,降钙素,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等。

在国家卫生委员会的协调下,研究团队将所有病历复制并发送到广州的数据处理中心。一组经验丰富的呼吸临床医生对数据进行了审查和提取。数据被输入计算机化数据库并进行交叉检查。如果缺少核心数据,则将澄清要求立即发送给协调员,协调员随后联系主治医生。

统计方案

连续变量分别表示为均值和标准差或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IQR)。分类变量总结为每个类别中的计数和百分比。作者团队将患者分为严重和非严重的-nCoVARD两种,使用Fine-Gray竞争风险模型分析了住院病例中复合终点的风险和潜在风险因素,其中,“恢复”是竞争风险。比例风险Cox模型用于敏感性分析。

根据统计结论,潜在的危险因素包括接触史,年龄较大,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等。论文中一次将单变量模型与单个候选变量拟合。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性别和吸烟状况已纳入最终模型。报告了子分布危害比(SDHR)以及95%的置信区间(95%CI)。所有分析均使用3.6.2版R软件(RFoundationforStatisticsComputing)进行。使用ArcGis版本10.2.2绘制分布图。

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

截至1月29日,在所有收集到的名患者中,有名(16.8%)有可疑诊断,因此被排除在外。3例患者的核心数据(包括临床结局和症状)原始报告不完整,所以并不在此其中。

例-nCoVARD患者的临床特征表格

1、接触史:

根据现有论文报告,统计描述了31个省/市的家医院的例-nCoVARD患者。数据表明,有2.09%为医护人员;有野生动物接触史的患者仅占1.18%,最近到武汉的旅行的患者占31.30%,以及有与武汉人接触记录的患者占71.80%。该数据也说明,直接接触野生动物的传染率比我们想象中要低。

在论文当中显示,(43.95%)名患者是武汉当地居民,有26.0%的患者最近完全没有去过武汉或与武汉人有任何接触。所有确诊患者的中位潜伏期为3.0天(范围为0至24.0)。

有关研究人员向钛媒体编辑表示,数据也说明,病毒传播已从最初的发源地爆发期,进入了扩散初期。

2、年龄段:

统计分析后表明,新冠病毒感染人群并不分年龄段,而新冠肺炎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7.0岁(IQR,35.0至58.0),女性占比为41.9%。0.9%的患者年龄在15岁以下。

入院时,分别将和位患者分为非重度和重度两组。两组之间的年龄差异很大(平均差异为7.0、95%CI,4.4至9.6)。

3、症状:

新冠病毒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烧(87.9%)和咳嗽(67.7%),而腹泻(3.7%)和呕吐(5.0%)很少见。

25.2%的患者患有至少一种基础疾病(即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入院时,分别将和位患者分为非重度和重度两组。两组之间的年龄差异很大(平均差异为7.0、95%CI,4.4至9.6)。与非严重病例相比,重症病例中任何潜在的疾病明显更为常见(38.2%vs.22.5%,P0.)。然而,两组之间的接触史没有显着差异(均P0.05)。

4、放射学和实验室检查:

在入院时接受胸部X线断层扫描的名患者中,76.4%表现为肺炎。最常见的是毛玻璃样混浊(50.0%)和双侧斑片状阴影(46.0%)。

入院时,有82.1%和36.2%的患者患有淋巴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总体而言,在33.7%的患者中观察到白细胞减少症。大多数患者表现出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水平升高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和D-二聚体较少见。

例-nCoVARD患者的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尽管有这些主要表现,但通症状加RT-PCR阳性结果诊断出没有异常放射学表现的例严重病例中有例(23.87%),而例无严重放射学结果中有9例(5.20%)(P0.)。也就是说有很多病例都是没有在放射学显示明显异常的。

另外,严重病例在X线胸片和计算机体层摄影术上的影像学表现较非严重病例更为显着(所有P0.05)。严重病例会有突出实验室异常(即白细胞减少症,淋巴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C反应性升高蛋白水平,P0.05)。

在82.1%的患者中观察到了淋巴细胞减少。55名患者(5.00%)进入重症监护病房。

治疗和并发症

总体而言,分别有38.0%,6.1%,57.5%和35.8%的病例患者接受氧疗,机械通气,静脉内抗生素和奥司他韦治疗。此外,在5例严重病例中采用了体外膜氧合CEMO,而在非严重病例中则没有采用(P0.)。

与非严重病例相比,更严重的病例接受了机械通气(无创:32.37%vs.0%,P0.;有创:13.87%vs.0%,P0.)。全身类固醇激素的使用率为18.6%,严重组的比例高于非严重组(44.5%vs13.7%,p0.)。

入院期间,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肺炎(79.1%),其次是ARDS(3.37%)和休克(1.00%)。与非严重病例相比,严重病例的任何并发症发生率均显着更高。

临床预后

进入ICU,需要有创通气和死亡的患者百分比分别为5.00%,2.18%和1.36%。

论文结论

在新冠病毒(-nCoV)流行病学中,通过人际传播迅速传播。在一些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中,放射学检查结果正常。该疾病的严重程度(包括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白血球/淋巴细胞计数和胸部X线/CT表现)预示了不良的临床结果,尽管死亡率较低,但传染力较高。

在最初出现时,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发生放射学异常,而腹泻并不常见。疾病严重程度是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严格及时的流行病学措施,对于遏制迅速蔓延至关重要。需要不断的努力来探索针对这种新兴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有效疗法(例如,蛋白酶抑制剂,雷姆昔韦,β干扰素)。

数据局限和争议部分

根据论文中叙述,该研究成果有一些明显的局限性。

首先,由于不同参与地点之间电子数据库结构的变化,以及数据提取的紧迫时间,某些案例没有完整的暴露历史记录,症状和实验室测试记录。而有些病例在门诊就诊,其中简要记录了医疗信息,并且进行了不完全的实验室测试。医院缺乏基础设施和对医务人员的培训,由于当地医务人员因案件激增而精疲力尽,这使情况更加恶化。

其次,由于医院,因此作者团队没有比较复合终点的28天病死率和患者治愈率等。为了减轻潜在的偏见,作者团队将竞争风险模型应用于分析。

第三,作者团队可能错过了在家处理的无症状或轻度病例,因此文中的队列可能代表了-nCoVARD的更严重时期。但是,部分患者没有明显的放射学表现,这表明论文当中包括了处于疾病早期的患者。

最后,由于其全球认可度,该论文参考了现有的国际准则来定义-nCoV的严重性。

数据意味着什么?

这些临床数据为新冠肺炎“人传人”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从论文数据结果来看,大约只有1%的患者与野生动物(生物体)直接接触,而四分之三以上的人是武汉当地居民,或者与武汉人接触过。根据论文所述,大多数病例是在1月1日之后招募的。

这项研究表明,仅在就诊时出现-nCoVARD的患者中发烧的比例为43.8%,但在住院后发生发烧的比例为87.9%。15.7%的病例发生严重肺炎。初次就诊时未见放射学异常,重度和非重度病例分别为23.9%和5.2%,而腹泻很少见。

这些临床特征数据,与最近的报道相呼应:最近全国出现多起家族聚集类病例的爆发、无症状个体的传播和多次检测才确诊的病例。

另外,论文中提到,这项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不能排除“超级传播者”的存在。

传播途径多样化,让新冠肺炎病毒得以迅速传播。SARS-CoV,MERS-CoV和高致病性流感的常规传播途径包括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根据论文的一项实验表明,在62个粪便样本中有4个(6.5%)检测到-nCoV呈阳性,另外4个患者的直肠拭子检测呈阳性,在胃肠道中检测到了新冠病毒,在症状发作后出现严重消化性溃疡的病例中,直接在食道糜烂和出血部位检测到新冠病毒。

总体而言,铁蛋白的传播可能在-nCoV的快速传播中发挥了作用,因此,卫生防疫保护措施上,除了呼吸道防护之外,也应考虑防止病毒通过胃肠道分泌物传播。通过整合系统保护措施,这些发现将遏制全球范围的迅速蔓延。

值得注意的是,初次就诊时发烧仅占43.8%,住院后发烧的占87.9%。与SARS-CoV(1%)和MERS-CoV感染(2%)相比,在新冠肺炎患者中,没有发烧的频率更高,如果监视病例的定义主要集中在发烧检测上,则可能会漏诊此类患者。

基于更大的样本量和在中国各地招募的病例,论文发现,与最近报道的病死率相比,病死率显着较低(1.4%)[1,12]。当纳入广东省(N=)已采取有效预防措施的其他试点数据时,病死率较低(0.88%)(未公开数据)。

尽管与SARS-CoV相比,两个系病毒统发生同质性显著提高,但仍有一些临床特征将新冠病毒与SARS-CoV,MERS-CoV和季节性流感区分开来,这些特征在呼吸科门诊和病房中更为常见。根据钟南山早前接受采访时表示,新冠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是同行的,尽管是同一类型病毒,但不是同一种,两者是有明显区别的。(本文独家首发钛媒体App)

论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olvz.com/skxl/1066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