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性休克

脑梗死溶栓大出血患者是如何死里逃生的


封面摄影:郭旭老师

患者男性58岁主因失语、右侧肢体活动障碍2小时入院。

患者1天前因大隐静脉曲张于外院行双侧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术后24小时下床活动。于入院前2小时行走时突然出现失语,语意不能理解及表达,右侧肢体活动障碍,完全不能活动。伴意识模糊、小便失禁,非喷射性呕吐,无呕血。当时未测血压,行头颅CT排除脑出血后,立即转入我院。

查体:BP/89mmHg,嗜睡状态,混合性失语,双眼球向左侧凝视,右侧肢体肌力0级,左侧肢体肌力V级,双侧巴氏征阴性。双下肢弹力绷带包扎,手术刀口无渗血,皮肤无瘀斑,局部无肿胀。NIHSS评分12分。

既往病史:既往否认脑卒中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脏病史。长期吸烟史,20支/日。

辅助检查:头颅CT:双侧基底节区及右侧丘脑、双额叶脑梗死及脑软化灶。脑白质稀疏。末梢血糖mmol/l,血凝四项正常,血细胞分析:HGBg/L,D2聚体10vg/ml。

诊断:脑梗死(左侧大脑中动脉)TOAST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

治疗:患者为大血管病变所致缺血性卒中,病情重,发病时间不足3小时,且表浅部位手术后24小时,如发生出血,可以及时止血,权衡后,静脉溶栓获益大于风险。经家属同意后予静脉溶栓治疗。静脉溶栓过程中完善头颈部CTA检查,必要时予急诊介入取栓治疗。头颈部CTA示:符合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左侧大脑后动脉P2段管腔局限性中度狭窄。静脉溶栓结束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明显改善。

静脉溶栓结束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明显改善。

查体:意识清,右侧中枢性面瘫,双眼球各方向活动充分,右侧肢体肌力IV-级,双侧巴氏征阴性。周身无出血情况。溶栓结束后约1小时,发现左侧腹股沟手术切口处明显增粗,考虑局部出血,身体其余部位无出血情况,紧急请外科会诊,打开手术部位缝合线,寻找出血点,发现高危结扎大隐静脉线头脱落,重新结扎后缝合伤口,放置引流条。估计出血量约ml,紧急给予静脉输血、补充血容量。严密观察伤口出血情况,后有少量渗血。

第二天复查头颅CT:左侧小脑半球脑梗死,双侧基底节区及右侧丘脑、双额叶脑梗死及脑软化灶。脑白质稀疏。双下肢静脉彩超未见静脉血栓形成。

发病第六天头颅核磁:左侧小脑半球、双侧颞顶枕叶、左侧岛叶及右侧额叶脑梗死。脑内多发缺血灶及软化灶。脑萎缩。

经积极治疗,患者病情逐渐好转。出院时言语欠流利,右侧中枢性面瘫,右侧肢体肌力IV+级,双侧巴氏征阴性。

小神经联盟

讨论:此患者表现为左侧皮质脊髓束、左侧皮质核束及额中回后部侧视中枢受损,伴有意识障碍,提示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统及其投射纤维受累,综合定位于左侧大脑半球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头颅CT示颅内多发脑软化灶,TOAST病因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可能性大。另外患者1天前手术史,可能存在术中失血及术后液量不足等混合性因素。其发病时间不足3小时,既往否认出血性疾病及脑出血病史,有静脉溶栓指征。14天内大手术为静脉溶栓相对禁忌症,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第一,病情重,如症状不能改善,预后差,可能严重致残、甚至死亡。第二,大隐静脉高危结扎术为表浅部位手术,一旦出血,可以及时压迫、止血,有补救措施,所以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后我们担心的事情很快就发生了,万幸的是出血原因不是凝血机制异常造成的,而是与大隐静脉结扎线头脱落相关。经及时迅速手术后,结扎了出血血管,避免了失血性休克的发生。面对患者给我们出的这个难题,评估患者病情的同时,庆幸身后有强大的团队,关键时候能鼎力相助、力挽狂澜。

患者临床症状重,头颈部CTA并没有发现大血管病变,在病因方面,不除外心源性脑栓塞,完善经食道超声及动态心电图,未发现房颤及卵圆孔未闭等能导致脑栓塞的病因。主动脉弓CTA未发现斑块,主动脉弓病变所致动脉-动脉栓塞也不支持。所以以后仍需警惕阵发性房颤,必要时反复监测动态心电图情况。

头颅核磁:左侧颞顶枕叶、左侧岛叶病灶为此次发病责任病灶。同时发现发现多发颅内脑梗死病灶,不按血管分布,结合患者溶栓前手术曾有失血,溶栓后大量失血,所以影像改变与失血致血容量不足有关。用“杜神”的话说就是“水落石出”的影像特点。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患者,缩短DNT的同时,谨慎权衡风险、获益,否则真有覆水难收的无奈啊。

小神经联盟

小神经联盟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olvz.com/skdy/991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