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白癜风品牌 http://www.tlmymy.com/m/在饭团和大家聊儿童注意力的发展,有团友提到:有早教机构老师说她的孩子前庭功能敏感,所以孩子多动坐不住,如果拿一种软软的小刺球在孩子身体上滚动,这样可以让孩子的前庭功能不那么敏感。
相信很多家长一听到这么专业的词语,都会觉得云里雾里,本着“万一有效”的心理也就掏腰包去接受训练了。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前庭功能敏感”具体是什么样的吧。
前庭是什么?
前庭也称前庭系统,大多数的哺乳动物都有,和视觉、听觉联系紧密。前庭系统由球囊、椭圆囊和半规管组成,影响我们空间感和平衡感。
在没有其他因素刺激下,前庭系统让我们有本体感觉,即使是闭着眼睛或者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我们也能感受自己的身体转动方向是朝左还是朝右,电梯是上升还是下降。
毋庸置疑,前庭功能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前庭功能如果不良会在多个方面对我们产生影响。而像我们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一样,前庭系统确实可能会出现问题,这种问题有专业的称呼叫“前庭功能障碍”(vestibulardisorders)。
前庭功能障碍在老年人中多发,但是在各年龄段的儿童中也确实时有发生,通常是两种情况:良性阵发性眩晕和偏头痛有关的眩晕。
这种情况下,孩子会出现眩晕、头昏眼花、空间信息错乱、平衡能力出问题等,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会有各种表现:比如容易摔跤、难以直线行走或者转弯容易摔跤磕碰、手眼协调不良、动作笨拙、静止站着的时候喜欢扶着某个东西或者要扶着自己的脑袋、很难用眼睛追踪物体尤其是运动的物体、看一些静止物体(比如书上的文字)会觉得这些文字在跳跃漂浮甚至有两个……
这些孩子也确实会因为以上这些症状,难以完整整合信息,认知发展受影响,同样他们的注意力也受到影响。
但是仅凭这些表现不能作为绝对的判断标准,尤其是有些行为,也可能是其它原因引起的,还有一些表现是孩子发展的正常阶段表现。比如走路容易摔跤,对于2-3岁以前的孩子本来就多见。
如何判断前庭功能障碍?除了症状问卷以外,前庭功能障碍有专业的评估方式和工具,比如用眼周小电极或者视频记录孩子在不同情况下的眼球运动,旋转测试、视频头脉冲测试等等。
“前庭功能敏感”和前庭功能障碍是不是一回事呢?
首先,前庭功能敏感并不是一个专业的诊断术语。我们内耳的毛细胞可以感知,无论是身体加速运动还是原地的震动。
就像在正常身高区间范围内,不同个体的身高有个体差异一样,确实有可能某些人的感知阈值更高,有的更低,但是只要正常范围内,达不到“异常”的水平,通常并不会对我们的认知和学习产生不良的影响。而且孩子的前庭功能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不同而在变化着的。
这些机构是否有像判断“前庭功能障碍”那样的专业测评?哪怕没有特别专业的评估工具,至少也要有前庭研究反射评估、步态评估、姿势评估、以及定位评估吧?
有些训练机构根据家长回答的几个问题就判断孩子是“前庭功能敏感”,而且这种敏感和孩子的多动、注意力不能集中有关。
这里的问题首先在于这种评估是否准确?
比如,一个孩子喜欢横冲直撞,通常受伤的概率也就更高,但是仅凭问卷我们无法判断是前庭功能的问题,还是孩子气质特征的问题,所以活跃度高,冲动抑制能力不是那么好。
最后,用一个软刺球在孩子的身体上滚动可以降低前庭功能的敏感度,这种做法的依据是什么?
前庭障碍有五种基本治疗方法:重新定位手术,前庭康复训练,手术,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常规的前庭康复训练又称“前庭康复和平衡再训练疗法”,这种方法的使用需要彻底了解病理和损伤机制之间的相互作用,使用客观评估数据,进行针对个体患者特定需求的个体化治疗计划,治疗既要针对潜在缺陷原因,又要针对功能恢复,其中可能需要进行感官替代和感官挑战练习、实时视觉生物反馈基础上的运动练习等。
这些看起来很专业,我们可以想象一种可以理解的日常应用:对海军和宇航员的训练中有一些项目,希望通过反复的练习刺激我们前庭系统中的半规管,让我们对旋转脱敏,练习刺激我们的耳石,让我们对某个方向的加速变化不那么敏感。
在了解这些以后,我们再回过头想想:用一个软刺球在孩子的身体上滚动可以降低前庭功能的敏感度吗?并不能,其实这种方法是有的,只不过更多用于一些对于触觉异常敏感的孩子。
总结一下吧:
1.如果孩子是前庭功能障碍,会有文中提到的很多病理表现。如果我们娃平时没有经常说头晕、没有明显动作笨拙、平衡能力差,我们不能因为孩子活跃度高和注意力不集中就说孩子前庭功能障碍。
而且,如果真的是有前庭功能障碍,也要带孩子进行专业的评估,然后制定个体化的干预训练方案。
2.在正常范围内,确实有可能有些孩子的前庭反应阈值更低,表现为“更加敏感”的情况。比如,有些孩子平时都没有问题,只有在做秋千的时候才会头晕想吐;或者有些孩子荡秋千都没有问题,但是他们如果看到一个物体从5楼掉下去,追视会让他们头晕。
但是,这些其实在很多人中都存在,除非是在某些他们异常不舒服的情况下,而且通常并不会对孩子的认知和注意力产生很大影响,即使孩子在某些特定场合会出现不适,我们也可以考虑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些针对性小练习。比如荡秋千头晕,可以一开始的时候荡得幅度小一点,频率低一点,让孩子有个适应的过程,然后慢慢提高幅度和频率。这个过程可能要几个星期,几个月,甚至更久,无需着急。
3.儿童注意力有几个不同的构成部分,它们的发展也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孩子气质特征、睡眠、父母养育方式、情绪状态、任务特点等等,不要轻易相信那些“孩子注意力不好就是前庭功能敏感,或者就是感统失调”的论断。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阅读:
“闪卡”早教造天才?放下走捷径的想法,和孩子这样玩
你不是在为胶原蛋白付款,而是你的焦虑
有必要带孩子做智力测试吗?
左右脑测试只是玩笑,但这个测试真的在骗钱!
更多文章请进入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olvz.com/skdy/9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