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是指下肢浅静脉伸长、迂曲而呈曲张状态,持久站立工作、体力活动强度高、久坐者多见。
1
下肢静脉曲张的流行病学特征
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病。
研究表明:我国1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约为8.6%,4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为16.4%,我国每年新增病例数约为万左右。据统计,全球约有25%的女性和15%的男性患有此病,且随年龄增加而逐渐上升。女性患病多于男性,左侧多于右侧。患病年龄多在30~70岁之间,在持久站立工作、体力活动强度高、久坐者多见,如教师、外科医生等。
2
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表现和危害
1、发病初期多有酸胀不适和疼痛,导致心理障碍;
2、静脉损伤、水肿、湿疹;
3、肢体溃疡、坏死,甚至截肢。
下肢静脉曲张在下列情况下有生命危险:
一是曲张的血管壁严重变性,静脉压力增高导致曲张静脉破裂而发生大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如不及时止血抢救会发生生命危险;
二是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发生血栓性静脉炎,血栓进到深静脉,回流到肺导致肺栓塞。
3
下肢静脉曲张的病因和机制
a.静脉壁软弱
b.静脉瓣膜缺陷
c.浅静脉内压升高
是引起浅静脉曲张的主要原因。
(1)静脉壁的软弱、静脉瓣膜缺陷,与遗传因素有关;
(2)长期站立、重体力劳动、妊娠、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肥胖等后天性因素使浅静脉内压升高,致静脉瓣膜关闭不全。
4
下肢静脉曲张的分级
0级:静脉曲张不可见或不可触及;
l级:毛细血管扩张、网状静脉表现、踝部红肿;
2级:浅静脉曲张;
3级:水肿但无皮肤改变;
4级:水肿、静脉疾病致皮肤改变(色素沉着、湿疹、硬皮病);
5级:皮肤改变伴有已愈合的溃疡;
6级:皮肤改变伴有活动性溃疡。
5
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常见的三种方法。
(一)非手术治疗(药物、弹力袜等)
(二)硬化剂注射和压迫治疗
(三)手术治疗
1、传统手术治疗: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切除、剥脱术
2、激光微创治疗(EVLT)
6
下肢静脉曲张治疗特点
(一)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药物、医用弹力袜等)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不易巩固,较易复发。
(二)传统的高位结扎及剥脱术(Muller手术)
⊙虽然是一种根治性手段,但手术损伤较大;
⊙切口多,痛苦大,手术时间长;
⊙术后恢复慢;
⊙并发症发生率高,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术后瘢痕多,欠美观。
(三)硬化剂注射治疗
起自于19世纪中期,长期以来,注射疗法被认为是一种操作方便、价格低廉的方法,但是其也有不足和风险:一是硬化剂注射液外渗,可导致皮肤坏死;二是硬化剂流入深静脉,可导致血栓形成,甚至发生肺栓塞。近年来,国际上对硬化剂注射作了一系列改良,如:微泡沫技术(Microfoam)的出现,使得闭塞效果更好减少了并发症。然而,硬化剂注射对于大隐静脉主干的处理效果临床上由于复发率较高,只适合手术后残留下的浅静脉曲张。
(四)下肢静脉曲张激光微创治疗(EVLT)
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是利用光纤维血红蛋白吸收激光能量,在血管内腔通过激光刺激产生微气泡造成血管内壁的损伤、闭合以及静脉血栓形成并机化,最终使静脉血管腔闭合的一种微创治疗方法。目前,激光微创治疗已普遍应用于临床,已成为临床上治疗静脉曲张的重要手段。
1、操作简单,无须剥脱,损伤较小,疗效可靠;
2、手术时间短,病人痛苦小,切口少而小;
3、不影响病人正常生活,术后短期即可下床活动;
4、并发症少,可减少切口感染、出血及DVT的发生风险;
5、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
6、住院时间短,经济、安全;
7、瘢痕小,美观。
总之,这种具有安全、彻底、经济、美观的激光微创治疗技术,在解决患者病痛的同时也满足了现代人对医学美容的需要,更标志着微创外科技术在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疾病方面又取得了新的突破。
静脉曲张激光微创治疗费用仅需-0元
预约--
治疗前后效果对比
孙宝贵
中华医学会外科会员
医院外科主任
69年入伍,77年毕业于武汉军医学院医疗系,医院院长,医院外科主任.多次进修深造,对普外、胸外科较为擅长,尤为对肛肠手术有较高造诣,精通下肢大隐静脉激光成形术,并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曾在中央级杂志发表论文多篇,多次立功受奖。
行医宗旨:我们不能包治百病,但会用科学的技术,负责的态度,关爱每一位患者,减轻他们的病痛!
如果你在阅读文章时碰到不清楚的地方,可以点击阅读原文,咨询我们的专家;如果你需要看病又不想排队挂号,也可以通过这里提前预约,我们将提前为你安排!
官方网站:北京到医院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北京白癜风治疗费用多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olvz.com/skdy/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