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烂性胃炎就是胃烂了吗?其实,很多朋友都搞错了。
糜烂性胃炎是很常见的胃病。可以分为急性糜烂性胃炎和慢性糜烂性胃炎。糜烂性胃炎指的是胃粘膜糜烂,充血,或者出血。胃壁从里到外,可以分为四层,分别是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糜烂性胃炎只是最表层的粘膜层出血糜烂,炎症,并不是胃烂了,跟大家想象的不一样。从胃粘膜损害的深度和严重程度来看,糜烂性胃炎要比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严重,比胃溃疡要轻。
小Z:医生,最近单位要体检,我应该查哪些?
医生:除了一些常规的项目,还需要做点其他的。
小Z:还有哪些呢?
医生:你以前做过胸部CT、胃肠镜。。。
小Z:肠镜?我没有不舒服为什么要做那个?
医生:这个是体检啊。
小Z:那么难受,我不要。
医生:。。。。。。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
没有不舒服,为什么要做肠镜?
肠镜是怎么做的?
和胃镜经常一起说到的肠镜,做起来和胃镜有什么不同呢?
相同点:都是一根管子插进去
不同点:
1、胃镜从嘴巴进去、肠镜从“菊花”进去;
2、胃镜稍微细一点、肠镜稍微粗一点;
3、胃镜做的时间比较短、肠镜做的时间相对长点;
4、胃镜做之前不能吃喝、肠镜还需要喝药水排空.
总的来说,都是要插管子的,肠镜做起来稍微麻烦点。
那么,做肠镜有什么用呢?
做肠镜有什么用?
我们说的肠镜,一般是指结肠镜。
肠镜的用处很大,可以看到我们隔着肚皮看不到的地方,还可以做一些事情。
看什么地方:直肠、结肠和回肠末端,也就是大肠和一点点小肠。
但是,查小肠不是用肠镜,有其他的办法。
看什么东西:可以看肠子里面有没有长东西,可以看到炎症、溃疡、息肉、肠癌什么的。
但是,肠子的功能好不好,做肠镜不知道。
还有这些用:如果发现了东西,可以做个活检明确下这是什么;
息肉和早期肠癌还可以通过肠镜切除,你的感觉和做肠镜一样,不过时间长点;
。。。。。。
但是,不是所有的病肠镜都能切除,有的还要外科手术。
总的来说,肠镜的作用很大,做个肠镜不仅可以发现问题,还能治疗部分问题。
那么,什么时候做肠镜呢?
什么时候做肠镜?
这个时间,是不是可以靠症状来决定呢?
不,不能!
因为,如果你已经有了大便带血、习惯改变、腹泻、消瘦等报警症状,
要不查出来没有问题,
要不查出来是大问题!
问题都那么严重了,可能都是癌了,对于我们大家来说肠镜已经做晚了,
那,到底什么时候做呢?
一、如果你超过40岁了,有以下高危因素中的一条,需要做肠镜:
1)家里有人有肠癌(一级亲属);
2)自己得过其他癌;
3)曾经有过肠息肉;
4)有以下2个或者以上的:
二、如果你超过40岁了,虽然没有上面的高危因素,最好也要做
因为,
肠癌大部分是从息肉发展来的,尽早发现是关键;
肠息肉一般都不会有啥不舒服,靠症状很不靠谱;
肠镜是发现肠息肉的最好武器,还能切除大部分。
所以,
做肠镜——发现息肉——切除息肉
某种意义上说,是预防肠癌的最直接的办法了。
总的来说,没有不舒服去做肠镜,是为了发现和消灭肠癌的元凶——息肉。
我们做肠镜真的发现的是癌,还真的晚了。
胃痛,已经成了现代人的通病。但你也许不知道,有种“胃痛”,其实是胰腺癌伪装的。
胰腺长得像个红薯,常年“隐居”在胃和腹膜后面,大约只有两三厘米宽。
别看它小,它分泌的胰液中有好几种消化酶在食物消化过程中起着“主角”的作用,特别是对脂肪的消化。同时,它还能分泌调节血糖的胰岛素,调节糖代谢。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告诉你胰腺癌的3大典型症状,并教你科学防住它的侵害。
受访专家
医院肝胆胰肿瘤科主任邓和军
当心!胰腺癌起病凶险进展快
胰腺深居位置隐蔽的腹腔内,是人体第二大消化腺,也是最重要的分泌腺之一,兼有内外分泌的双重功能。
胰腺的内分泌功能是通过胰岛分泌各种激素,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抑素等激素来实现,从而参与人体的生长调节、物质代谢和血糖调节等。
胰腺的外分泌功能则由胰腺腺泡和导管系统共同产生胰液而实现,胰液中含有大量的消化酶和碱性液体,在食物的消化过程中起“主角”作用。
一旦胰腺出了问题,常常表现为消化功能障碍,尤其是上腹部不适。
胰腺癌早期,一般肿瘤直径在2厘米以内,没有特异性症状,极少数人表现出非特异性症状,比如不明原因的消瘦,但大多数人不会引起重视,误以为没休息好。
当肿瘤直径超过3厘米时,才可能出现腹部、腰背部疼痛,食欲不好、拉肚子、消化不良等。
目前,超过60%的患者易被误诊为胃病、慢性胆囊炎等,从而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胰腺癌作为消化系统常见的肿瘤,具有起病凶险、侵袭性强、病程短、进展快、恶性程度高、死亡率高等特点,也是治疗效果最差的一种恶性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不足5%。
哪些人是高危人群?
年龄超过45岁,尤其是有慢性胰腺炎的人;
初发的糖尿病,若一段时间内血糖持续升高的人需警惕;
有家族史的人;
胃大部分切除者,一般20年后发病风险较大;
长期大量饮酒、吸烟及接触化学毒物的人。
另外,此癌发病率男性略高于女性,并集中在50~70岁的中老年人群。但近年统计显示,年轻胰腺癌患者较10年前有明显增加趋势。
最该小心的3大典型症状
1、腹痛
这是胰腺癌最常见的症状,胰腺肿瘤会侵犯、压迫腹膜后的一些神经,引起疼痛,致使患者无法平躺或随意变换体位。
2、消瘦
约90%患者有迅速明显的体重减轻。消瘦原因包括癌的消耗、食欲不振、焦虑、失眠、消化和吸收障碍等。
如果一个人在半年内体重下降10%以上,一定要检查胰腺是否出现问题,警惕胰腺癌。
3、黄疸
黄疸是胰腺癌的主要症状,最直接的外在表现就是眼睛和皮肤发黄。
当胰腺发生病变后出现胰腺肿大,特别是胰头癌,增大的肿瘤压迫胆总管,导致胆汁流出受阻、胆汁返流入血,从而使血中胆红素升高,引起梗阻性黄疸。
出现腹胀、腹泻、消化不良、恶心、上腹部不适、呕吐等情况时,除了胃肠道疾病外也有可能是胰腺造成的。
此外,出现不明原因血糖波动时,除了考虑是糖尿病外,也要警惕胰腺癌的发生。
常见的7种危险因素
胰腺癌不会无缘无故找上你,以下几种危险因素需要警惕。
吸烟
吸烟是目前唯一可以确定的胰腺癌高危因素。烟中的亚硝胺是致癌物质,吸入后经血液运至肝脏被激活,排入胆汁后逆流入胰管。
吸烟可提高血脂浓度,间接增加致癌危险。吸烟者的胰腺癌发生率为非吸烟者的2~2.5倍,发病年龄也提前10~15岁,并且吸烟时间越长,吸烟量越大,患癌风险越大。
饮酒
医学界大多数人认为,长期大量饮酒会增加患胰腺癌的风险。因为大量的酒精可能使胰腺组织纤维化,引发慢性胰腺炎,从而诱发胰腺癌。
胰腺的慢性炎症
慢性胰腺炎是一个重要的癌前病变,特别是慢性家族性胰腺炎和慢性钙化性胰腺炎。
糖尿病
糖尿病是患胰腺癌的高危因素,特别是不典型的糖尿病、年龄60岁以上、缺乏家族史、无肥胖、很快形成胰岛素抵抗的人。
有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胰腺癌的发病率约为正常人的2~4倍。
因为胰腺可调节人体血糖,当胰腺功能出现障碍时,容易造成人体血糖升高。而糖尿病患者由于局部免疫功能异常,也可导致胰腺出现进一步恶变。
遗传因素
有3%左右的胰腺癌患者具有家族史,部分患者存在胰腺癌的易感基因,家族成员患胰腺癌的几率较普通人群大。
肥胖
由于甜食、肉食吃得过多,造成日常摄入的脂肪、淀粉、蛋白等过量,容易增加胰腺的负荷,慢慢地,胰腺细胞就容易发生恶性转化,从而导致胰腺癌。
环境因素
有研究显示,长期接触重金属、化学物质的人,患癌风险增加,其中在制造萘胺和苯胺的化工厂中工作的工人,胰腺癌的发病率比一般人高5倍。
做好8个细节防住胰腺癌
胰腺癌也叫“生活方式癌”,想要防住它,可以从生活方面入手。
1、不吸烟
烟草中含多种致癌物质,可增加患胰腺癌的风险。研究表明,约27%的胰腺癌由吸烟引起。
2、避免高蛋白高脂肪饮食
有研究显示,这类食物摄入过多,患胰腺癌几率明显升高。因此,平时应多吃水果蔬菜。
还要注意坚持锻炼,避免超重与肥胖。
3、忌暴饮暴食和酗酒
这是导致慢性胰腺炎的主要原因,而胰腺在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下,会增加致癌几率。
4、少接触有害化学物质
工作中需要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比如,萘胺和苯胺)的人,应做好防护措施。
5、“胃疼”别拖着
胰腺出了问题,常常表现为消化功能障碍,尤其是胃部不适。长期“胃疼的患者,应及时查查胰腺。
6、少吃加工食品
保护胰腺无需刻意增加某一方面的营养,多吃未经特殊加工的新鲜食物就是最好的防癌饮食。研究表明,常吃腰果、杏仁、松子等坚果可护胰腺。
7、绝不乱吃药
有些药物也会伤害胰腺,引发胰腺炎,如大量使用利尿药、维生素D、降糖灵等。服药应遵医嘱,切忌滥用药物。
8、年年都该体检
因早期表现没有特异性,预防胰腺疾病,最关键的是定期体检。正常人至少一年一次;高危人群最好半年体检一次。
糜烂性胃炎是怎么导致的?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胃会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参与食物的消化吸收,同时,胃会分泌一些粘液,保证胃粘膜不会被消化。如果这种平衡被打破,例如胃酸分泌过多,粘液分泌减少。我们分泌的胃酸,胃蛋白酶,就可能会对正常的胃粘膜造成损害,引起胃粘膜糜烂,出血。
糜烂性胃炎的病因
糜烂性胃炎与饮食,药物,精神因素,感染,创伤等因素都有关系。
饮食因素:大量饮酒,浓茶,浓咖啡等刺激性的食物,高盐饮食等等,都可能导致胃黏膜糜烂,特别是酒精,经常有大量饮酒,导致胃黏膜糜烂出血,来急诊就诊的患者。
药物:有一些药物也会损害胃粘膜,例如阿司匹林,保泰松,吲哚美辛等解热镇痛药,口服激素类药物,某些抗生素,化疗药物等等。大家千万不要自行服药,有病一定要去看医生,遵医嘱服药。
感染因素:幽门螺杆菌,沙门氏菌,某些肠道病毒等,都可以导致胃粘膜糜烂,最常见的为幽门螺杆菌。
精神因素:遭遇重大的家庭变故,焦虑,抑郁等不良的情绪,也可以导致胃粘膜损害。
创伤:严重感染,创伤,颅内高压,大手术,休克等等,在应激情况下,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胃粘膜血管痉挛收缩,血流量减少,导致粘膜缺血,损伤。
糜烂性胃炎有什么症状?如何诊断?
糜烂性胃炎的症状没有特异性,可以出现恶心,腹胀,呕吐,上腹部不适,腹痛等等,如果引起胃粘膜糜烂出血,可以表现为黑便,呕血,糜烂性胃炎是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占上消化道出血的20%。严重的情况,可引起大出血,患者可以出现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单纯依靠症状,不能诊断糜烂性胃炎,胃镜是诊断糜烂性胃炎的金标准,医生在胃镜下,可以清楚的看见,胃粘膜糜烂的范围和程度。需要指出的是,糜烂性胃炎并不是癌前病变,一般不会引起胃癌。
糜烂性胃炎应该怎么治疗
慢性糜烂性胃炎,只要祛除病因或者诱因,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规律作息,可以自愈,不需要特别的治疗。
急性糜烂性胃炎的治疗措施如下:
(1)药物治疗
需要采用抑酸药,抑制胃酸分泌,胃粘膜保护剂,保护胃粘膜,还可以使用止血的药物。大部分患者,采取药物治疗,都可以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2)内镜下治疗
如果出血较多,保守治疗效果不好,需要行胃镜下止血治疗,可以局部喷洒止血药物,电凝止血,使用肽夹止血等等。
(3)手术治疗
大量出血,患者出现休克,生命体征不平稳的时候,需要急诊手术治疗。
糜烂性胃炎应该怎么吃
(1)避免刺激性食物
戒烟戒酒,少喝浓茶,浓咖啡等刺激性的食物。清淡饮食,少放盐,少放酱,少吃腌制食品。
(2)避免粗糙,坚硬的食物
吃饭要细嚼慢咽,不要狼吞虎咽,避免粗糙坚硬的食物,例如芹菜,干笋,坚果等等,这些食物有可能划伤胃粘膜,加重症状。
(3)规律进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多进食好消化,易吸收的食物,三餐规律进食,每次吃七八成饱,细嚼慢咽,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4)多吃蔬菜水果
每天摄入水果超过半斤,蔬菜超过1斤,多吃蔬菜水果,对胃粘膜有好处,长期食用,可以预防胃癌。
总而言之,糜烂性胃炎并不是胃烂掉了,通过改变饮食习惯,药物治疗,大部分糜烂性胃炎都可以治愈。
更多胃肠日常养护方法,咨询胃肠问题,获赠健康图书资料,欢迎搜索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有哪些北京治疗白癜风疗效最好的皮肤病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olvz.com/skdy/3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