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补虚药
凡能补虚扶弱,纠正人体气血阴阳虚衰的病理偏向,以治疗虚证为主的药物,称为补虚药。
本类药物能够扶助正气,补益精微,根据"甘能补"的理论,故大多具有甘味。各类补虚药的药性和归经等性能,互有差异,其具体内容将分别在各节概述中介绍。
补虚药具有补虚作用,可以主治人体正气虚弱、精微物质亏耗引起的精神萎靡、体倦乏力,面色淡白或萎黄、心悸气短、脉象虚弱等。具体地讲,补虚药的补虚作用又有补气、补阳、补血与补阴的不同,分别主治气虚证、阳虚证、血虚证和阴虚证。此外,有的补虚药还分别兼有祛寒、润燥、生津、清热等及收涩功效,还有其相应的主治病证。
使用补虚药,首先应因证选药,必须根据气虚、阳虚、血虚与阴虚的证候不同,选择相应的对证药物。一般来说,气虚证主要选用补气药,阳虚证主要选用补阳药,血虚证主要选用补血药,阴虚证主要选用补阴药。
其次,应考虑到人体气血阴阳之间,在生理上存在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在病理上也常常相互影响,临床上单一的虚证并不多见。因此,需将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补虚药配伍使用。如气虚可发展为阳虚,阳虚者其气必虚,故补气药常与补阳药同用。
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气虚生化无力,可致血虚;血为气之宅,血虚则气无所依,血虚亦可导致气虚,故补气药常与补血药同用。气属阳,津液属阴。气能生津,津能载气。气虚可影响津液的生成,而致津液不足;津液大量亏耗,亦可导致气随津脱。热病不仅容易伤阴,而且壮火亦会食气,以致气阴两虚,故补气药亦常与补阴药同用。
津血同源,津液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血亦属于阴的范畴;失血血虚可导致阴虚,阴津大量耗损又可导致津枯血燥,血虚与阴亏并呈之证颇为常见,故补血药常与补阴药同用。阴阳互根,无阴则阳无由生,无阳则阴无由长,故阴或阳虚损到一定程度,可出现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的情况,以致最后形成阴阳两虚的证候,则需要滋阴药与补阳药同用。
补虚药除用于虚证以补虚扶弱外,还常常与其他多类药物配伍以扶正祛邪,或与容易损伤正气的药物配伍应用以保护正气,预护其虚。
使用补虚药还应注意:一要防止不当补而误补。邪实而正不虚者,误用补虚药有"误补益疾"之弊。补虚药是以补虚扶弱为主要作用的,其作用在于以其性之偏纠正人体气血阴阳虚衰的病理偏向。不正当的依赖补虚药强身健体,可能破坏机体阴阳之间的相对平衡,导致新的病理变化。
二应避免当补而补之不当。如不分气血,不别阴阳,不辨脏腑,不明寒热,盲目使用补虚药,不仅不能收到预期的疗效,而且还可能导致不良后果。如阴虚有热者误用温热的补阳药,会助热伤阴;阳虚有寒者误用寒凉的补阴药,会助寒伤阳。
三是补虚药用于扶正祛邪,不仅要分清主次,处理好祛邪与扶正的关系,而且应避免使用可能妨碍祛邪的补虚药,使祛邪而不伤正,补虚而不留邪。
四应注意补而兼行,使补而不滞。部分补虚药药性滋腻,不容易消化,过用或用于脾运不健者可能妨碍脾胃运化,应掌握好用药分寸,或适当配伍健脾消食药顾护脾胃,同时,补气还应辅以行气、或除湿、化痰,补血还应辅以行血。
此外,补虚药如作汤剂,一般宜适当久煎,使药味尽出。虚弱证一般病程较长,补虚药宜采用蜜丸、煎膏(膏滋)、口服液等便于保存、服用,并可增效的剂型。
根据补虚药的性能、功效及适应证的不同,本章又分为补气药、补阳药、补血药、补阴药四节。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补虚药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产生扶正祛邪的作用。在物质代谢方面,补虚药对肝脏、脾脏和骨髓等器官组织的蛋白质合成有促进作用,或改善脂质代谢、降低高脂血症。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主要是提高学习记忆功能。并可调节内分泌功能,改善虚证患者的内分泌功能减退。本类药还有延缓衰老、抗氧化、增强心肌收缩力、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促进造血功能、改善消化功能、抗应激及抗肿瘤等多方面的作用。第一节补气药
本类药物均具有补气的功效,能补益脏气以纠正人体脏气虚衰的病理偏向。补气又包括补脾气、补肺气、补心气、补元气等,因此,补气药的主治有:脾气虚,症见食欲不振,脘腹虚胀,大便溏薄,体倦神疲,面色萎黄,消瘦或一身虚浮,甚或脏器下垂,血失统摄等。
肺气虚,症见气少不足以息,动则益甚,咳嗽无力,声音低怯,甚或喘促,体倦神疲,易出虚汗等。心气虚,症见心悸怔忡,胸闷气短,活动后加剧等。元气虽藏于肾,但元气依赖三焦可通达全身。
周身脏腑器官组织得到元气的激发和推动,才能发挥各自的功能。脏腑之气的产生有赖元气的资助,故元气虚之轻者,常表现为某些脏气虚;元气虚极欲脱,可见气息短促,脉微欲绝。本节各药物分别兼有养阴、生津、养血等不同功效,还可用治阴虚津亏证或血虚证,尤宜于气阴(津)两伤或气血俱虚之证。
本类药的性味以甘温或甘平为主。其中,少数兼能清火、或燥湿者,可有苦味。能清火者,药性偏寒。大多数药能补益脾肺之气,主要归脾肺经。少数药兼能补心气者,可归心经。
使用本类药物治疗各种气虚证时,除应结合其兼有功效综合考虑外,补益脾气之品用于脾虚食滞证,还常与消食药同用,以消除消化功能减弱而停滞的宿食;用于脾虚湿滞证,多配伍化湿、燥湿或利水渗湿的药物,以消除脾虚不运而停滞的水湿。
用于脾虚中气下陷证,多配伍能升阳的药物,以升举下陷的清阳之气;用于脾虚久泻证,还常与涩肠止泻药同用;用于脾不统血证,则常与止血药同用;补肺气之品用于肺虚喘咳有痰之证,多配伍化痰、止咳、平喘的药物,以利痰咳痰喘的消除。
用于脾肺气虚自汗证,多配伍能固表止汗的药物;用于心气不足,心神不安证,多配伍宁心安神的药物;若气虚兼见阳虚里寒、血虚或阴虚证者,又需分别与补阳药、温里药、补血药或补阴药同用。补气药用于扶正祛邪时,还需分别与解表药、清热药或泻下药等同用。
本类药中部分味甘壅中,碍气助湿之品,对湿盛中满者应慎用,必要时应辅以理气除湿之药。
人参 Renshen
《神农本草经》
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ginsengC.A.Mey.)的根。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以吉林抚松县产量最大,质量最好,称吉林参。野生者名"山参";栽培者称"园参"。园参一般应栽培6~7年后收获。鲜参洗净后干燥者称"生晒参";蒸制后干燥者称"红参";加工断下的细根称"参须"。山参经晒干称"生晒山参"。切片或粉碎用。
性能:甘、微苦,平。归肺、脾、心经。
功效: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
应用:
1.元气虚脱证。
本品能大补元气,复脉固脱,为拯危救脱要药。适用于因大汗、大泻、大失血或大病、久病所致元气虚极欲脱,气短神疲,脉微欲绝的重危证候。单用有效,如独参汤(《景岳全书》)。
若气虚欲脱兼见汗出,四肢逆冷者,应与回阳救逆之附子同用,以补气固脱与回阳救逆,如参附汤(《正体类要》)。若气虚欲脱兼见汗出身暖,渴喜冷饮,舌红干燥者,本品兼能生津,常与麦冬、五味子配伍,以补气养阴,敛汗固脱,如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
2.肺脾心肾气虚证。
本品为补肺要药,可改善短气喘促,懒言声微等肺气虚衰症状。治肺气咳喘、痰多者,常与五味子、苏子、杏仁等药同用,如补肺汤(《千金方》)。
本品亦为补脾要药,可改善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脾气虚衰症状。因脾虚不运常兼湿滞,故常与白术、茯苓等健脾利湿药配伍,如四君子汤(《和剂局方》)。若脾气虚弱,不能统血,导致长期失血者,本品又能补气以摄血,常与黄芪、白术等补中益气之品配伍,如归脾汤(《济生方》)。若脾气虚衰,气虚不能生血,以致气血两虚者,本品还能补气以生血,可与当归、熟地等药配伍,如八珍汤(《正体类要》)。
本品又能补益心气,可改善心悸怔忡,胸闷气短,脉虚等心气虚衰症状,并能安神益智,治疗失眠多梦,健忘。常与酸枣仁、柏子仁等药配伍,如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
本品还有补益肾气作用,不仅可用于肾不纳气的短气虚喘,还可用于肾虚阳痿。治虚喘,常与五味子、胡桃等药同用。
3.热病气虚津伤口渴及消渴证。
热邪不仅容易伤津,而且亦会耗气,对于热病气津两伤,口渴,脉大无力者,本品既能补气,又能生津。治热伤气津者,常与知母、石膏同用,如白虎加人参汤(《伤寒论》)。消渴一病,虽有在肺、脾(胃)、肾的不同,但常常相互影响。其病理变化主要是阴虚与燥热,往往气阴两伤,人参既能补益肺脾肾之气,又能生津止渴,故治消渴的方剂中亦较常用。
此外,本品还常与解表药、攻下药等祛邪药配伍,用于气虚外感或里实热结而邪实正虚之证,有扶正祛邪之效。
用法用量:煎服,3~19g;挽救虚脱可用15~30g。宜文火另煎分次兑服。野山参研末吞服,每次2g,日服2次。
使用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
2.《医学启源药类法象》引《主治秘要》:"补元气,止渴,生津液"。
3.《本草汇言》:"补气生血,助精养神之药也"。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多种人参皂苷、挥发油、氨基酸、微量元素及有机酸、糖类、维生素等成分。
2.药理作用:人参具有抗体克作用,人参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和急性中毒性休克患者比其他原因引起的休克,效果尤为显著;可使心搏振辐及心率显著增加,在心功能衰竭时,强心作用更为显著;能兴奋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系统,提高应激反应能力。
对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均有增强作用;能增强神经活动过程的灵活性,提高脑力劳动功能;有抗疲劳,促进蛋白质、RNA、DNA的合成,促进造血系统功能,调节胆固醇代谢等作用;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能增强性腺机能,有促性腺激素样作用;能降低血糖。此外,尚有抗炎、抗过敏、抗利尿及抗肿瘤等多种作用。人参的药理活性常因机体能状态不同而呈双向作用。
3.临床研究:据报道,口服人参晶胶囊(每粒含人参皂苷40mg),1日2次,1次1粒,治疗脾肾两虚证Ⅱ型糖尿病患者30例,均有较明显的降低血糖作用(《新中医》,,7:44);以参麦注射液用于白血病化疗患者30例,对化疗引起的消化道反应及心肌酶谱变化的影响明显低于对照组(《新中医》,,5:19)。
用人参治疗27名阳痿患者,15例性机能恢复,9例好转,3例无效;或每日服人参提取物mg,治老年性继发性性功能障碍,有一定疗效(《吉林医学》,,5:54);人参总皂苷胶囊口服,每日2.4~3.0g,治疗肾性贫血有一定效果(《综合临床医学》,,4:);本品还常用以治疗休克、肺心病、白细胞减少、慢性肝炎、病毒性心肌炎、肿瘤等多种疾病。
4.不良反应:长期服人参或人参制剂,可出现腹泻、皮疹、失眠、神经过敏、血压升高、忧郁、性欲亢进(或性机能减退)、头痛、心悸等不良反应。出血是人参急性中毒的特征。
温馨提示:上文中所提及药方和中药,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应用,切勿擅用。
本文摘自《中药学》,由彭鑫博士工作室编辑整理提供。
彭鑫博士(pengxinboshi),每天五分钟,从零开始学中医,一年可入门。
推荐阅读
「中医彭鑫博士工作室」,回复数字,查看热门阅读集结.
[国新办]中医学博士彭鑫:中西医终极的结合点就在临床一线
[内壮]养肾又能治愈颈腰椎病:轻松固肾功
[内壮]如何判断你元气不足?
[内壮]辗转反侧睡不着—入眠小窍门
[内壮]怎样吃素才健康(附印祖滋补粥)
[内壮]内气强壮好途径—仙人揉腹法
[视频]五脏养生功,一脏一功法(彭鑫博士示范)
[养精]阳气充足的表现(自测法)
偏方到底能不能吃?
今年(丁酉年)冬天流感的中药方
中医彭鑫博士工作室
i
:哪里治疗白癜风最专业公益中国援助定点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olvz.com/skdy/1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