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张冰清通讯员方序童小仙周昀洁今天(6月15日)中午,钱报记者从浙江大医院了解到,昨天从温岭转至浙大二院的13名重症患者都已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还有不同程度的其他脏器损伤,目前总体情况暂时稳定,后续治疗还将面临巨大考验,医护人员正在全力救治中。浙大二院烧伤科主任韩春茂介绍,13名重症患者中有11名是烧伤患者,其中2名烧伤面积50%、1名超过60%,1名约70~80%,其余烧伤面积均大于90%。“从前天17点算起,患者马上就要度过休克期的前48小时。昨天晚上,医护人员通宵作战,对患者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并确定综合的治疗方案。此前用升压药维持血压的休克病人,有部分已经停用,尿量也较前好转。”朱俊俊/摄综合ICU主任黄曼介绍,2名创伤病人伤势都比较严重,其中一名是爆震伤引起的特重型颅脑损伤,转运后进行了全面评估,制订了治疗方案。她说,这13名患者平均年龄68岁,最大年龄94岁,大都出现呼吸衰竭、休克、感染、凝血功能紊乱,还有合并的器官损伤,有眼球、口腔、胸腔、心肌、肾脏等。朱俊俊/摄为救治转运伤员,浙大二院第一时间成立温岭烧伤救治领导小组、工作小组,以及医疗救治专家组、转运组、综合协调组、院感组、家属接待及员工关怀组、等各功能组,调集全院精兵强将和医疗资源,全力投入救治工作。医院根据伤员病情评估情况,一对一成立救治小组,实行“一人一方案,一患一团队”。每个小组由一名监护室医生、一名烧伤科医生、一名创伤医师组成。实行每天上午7时、下午5时两次病情讨论例会制,针对患者病情进行逐一开展会诊,全力以赴做好救治工作,最大程度救治危重伤员。浙大二院党委书记王建安、院长王伟林等组织各科室专家参与病情讨论朱俊俊/摄韩春茂表示,根据烧伤后患者病理生理学特点,病程大致分为四期,各期之间往往相互重叠:休克期:从烧伤发生的刹那间开始算时间,一般为48小时,部分情况较为严重的,根据病情延长至72小时。这段时间内病人会水肿,因为血管内的液体、蛋白质等漏到血管外,到了组织间隙,所以人很肿,但其实血循环血量是明显下降的,就是说血管里的血液量减少,所以人会休克。这就叫休克期。这期间,医护人员主要做的工作,就是为他液体复苏。感染期:休克期后或休克期同时,感染就有可能发生。目前,感染已经成为严重烧伤的主要死亡原因。感染期可以持续至创面愈合。在这整个期间,医护人员要做的,一是全面做好院感,二是创面早期覆盖,三是抗生素合理使用,四是加强患者自身免疫力。修复期:也是贯穿在整个烧伤救治过程。医生会根据创面深度情况进行切削痂手术,及移植自体皮肤等方法,帮助创面修复。康复期:也是贯穿在整个烧伤救治过程。这个康复,不仅在身体层面,也是心理层面。朱俊俊/摄今天下午,还将有7名重症患者转至浙大二院,烧伤科的1名专业康复师也将投入烧伤患者康复工作,前期会做一些肢体功能位摆放等康复动作。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olvz.com/skdy/11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