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性休克

药理学彩色笔记第二十二节作用于血


点击上方蓝字发现更多精彩

第二十二节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

一、肝素

1、药理作用:体内、外均有强大的抗凝作用。增强抗凝血酶Ⅲ(AT-Ⅲ)的活性:抑制凝血酶及凝血因子Ⅸ、Ⅹ、Ⅺ、Ⅻ的活性。

2、临床应用:血栓栓塞性疾病;DIC;体外抗凝。只能静脉、皮下给药。

二、香豆素类(华法林、双香豆素)

1、口服有效,体内有效。血浆蛋白结合率高。为VitK的拮抗剂,影响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合成。

2、药理作用:肝酶诱导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利福平、口服避孕药→香豆素类浓度降低。阿司匹林、保泰松→香豆素类浓度升高。

三、纤维蛋白溶解药:链激酶。需尽早用药,对血栓形成不超过6小时为佳。

四、促凝血药

1、维生素K的临床应用:梗阻性黄疸、胆瘘、慢性腹泻、早产儿、新生儿出血及香豆素类、水杨酸类药物或其他原因导致凝血酶原过低引起的出血,预防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继发的维生素K缺乏症。

五、抗贫血类药物

1、铁剂的临床应用:慢性失血或需铁增加。

2、叶酸、维生素B12的药理作用:巨幼细胞性贫血。

六、血容量扩充剂

1、右旋糖酐:用于低血容量性休克,包括急性失血、创伤和烧伤性休克。

七、抗血小板药

1、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抑制血小板聚集。小剂量抑制环氧合酶活性和TXA2的合成,而对PGI2无影响;大剂量抑制血管内皮PGI2合酶活性而减少PGI2合成。应用于防治冠脉疾病、心梗、脑梗、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梗死。

2、双嘧达膜(潘生丁):体内外均有抗血栓作用。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促进血管内皮PGI2生成并增强PGI2活性,轻度抑制血小板环氧合酶。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等。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olvz.com/skal/775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