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回顾
患者男性,76岁,因车祸致伤于年3月16日收治ICU病区,诊断为:1、右小腿毁损伤;2、创伤性失血性休克;3、头皮裂伤;4、创伤性轻型颅脑外伤。查体:患者意识不清,急性面容,右小腿毁损,可见骨外露及活动性出血,远端动脉搏动消失,头顶部可见约8cm伤口,当日在急诊全麻下行右下肢截肢术,病情平稳后于3月21日由ICU病区平车转入骨科继续治疗,入科后患者意识谵妄,监测生命体征正常,给予一级护理、流质饮食等对症治疗,3月24日0:10分患者出现躁动不安、胡言乱语,立即报告值班医生,观察双侧瞳孔及监测生命体征无异常,遵医嘱给予口服奥氮平片5mg,患者1:30安静入睡,护士拉好床栏,夜间按时巡视病房,8:10进行床旁交接班时,患者仍在安静熟睡,护士未叫醒患者,在床旁进行口头夜间病情交接后离开,患者于10:15发生坠床,家属呼叫,护士立即到达床旁,评估患者情况及测量生命体征,T:36.2℃,P:82次/分,R:20次/分,BP:/85mmHg,同时报告医生,医生到达后对患者进行查体,评估患者意识、皮肤、肢体活动无改变,未做进一步辅助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将病人搬抬至病床,护士严密监测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给予肢体约束,严格床旁交接班,按要求上报护理不良事件。
原因分析
1、人员因素:
(1)患者年龄大,意识谵妄,依从性差,右下肢截肢,床上活动身体重心不稳,自理能力下降。
(2)护士工作经验不足、风险识别能力差、对高危患者病情评估不到位,未及时采取肢体约束等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对家属未加强安全防范措施宣教;未按时巡视病人。
(3)家属对健康宣教知识认识不足,安全意识差,夜间照顾患者过度疲劳,发生坠床时家属在睡觉。
2、设施因素:
患者病床海绵垫高,床栏未能达到防护高度。
3、管理因素:
(1)护理安全风险管理培训不到位,护士对高风险的病人未能从病情和床单元设施方面采取预见性防范措施。
(2)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双休日上班人员少,坠床时间为工作繁忙时段。
(3)工作中未对护士进行护理风险防范措施落实和宣教的监管,护士缺乏主动性。
防范措施
1、提升护士的业务素质和个人能力:
(1)临床护士应提高护理核心制度的执行力,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对危重病人按时巡视,及时评估,预见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做好应对措施。
(2)加强多学科疾病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训,对高风险患者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能够正确判断并及时处理,正确评估患者潜在护理风险,积极采取预防策略。
(3)加强护士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培养,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真正做到“慎独”,确保病人安全。
2、改善基础设施和环境:
加强与各部门间的沟通协作,确保临床设施安全,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如对有海绵垫高,床栏不能达到防护措施的病床进行调整;卧床病人生活用品放置在随手可拿的位置;床头灯和呼叫器能随手可及;病床悬挂防坠床警示牌和宣教卡等。
3、加强管理,完善工作流程:
(1)针对部分护士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做好安全文化建设与宣传工作,定期举办安全知识、相关法律知识等小讲座,培养护士风险意识、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
(2)加强患者和家属的安全教育,制作护理风险宣教卡片挂于床尾,便于患者和家属了解相关知识及防范措施,护士主动告知由于年龄、疾病、用药及肢体活动等原因可能造成的危险因素及不良后果,强化患者及家属的安全意识,通过示范和讲解,教会卧床病人如何在床上活动、固定床栏、正确使用呼叫铃、“三步”起床法等安全防范措施。
(3)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在双休日、节假日、高风险时段,弹性排班,低年资与高年资护士合理搭配,使护士工作时处于良好状态,从而保证工作质量及病人安全。
(4)完善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制定各项护理风险评估单,对新入院患者进行风险评估,达到高风险患者建立评估表,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并记录,住院期间根据病情动态评估患者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上级护士或护士长定期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
来源:现代护理报作者:赵南南
单位: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医院骨科
-THEEND-
现代护理报
中国护理第一报最权威护理初期白癜风能治愈吗北京专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olvz.com/skal/4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