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白蛋白?
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白蛋白,白蛋白是由个氨基酸连接而成的环状结构,白蛋白在血浆中的主要生理功能是结合参与多种小分子物质的运输:如脂肪酸.胆红素等多种代谢物;T3.T4.性激素.白蛋白的另一重要生理功能就是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正常和稳定。
白蛋白的主要生理功能
1.
维持血管内胶体渗透压:白蛋白是血浆中最丰富的蛋白质,约占血浆蛋白总量的55%~60%,起到保持循环血容量和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作用。
2.
转运与解毒:白蛋白能可逆性结合多种非水溶性分子,可以运送多种营养物质和药物。白蛋白也可作为自由基清除剂而用于治疗脓毒症。
3.
营养供给:组织蛋白和血浆蛋白可互相转化,在氮代谢障碍时,白蛋白可作为氮源为组织提供营养。
4.
抗炎作用:通过降低氧化应激反应,改善细胞氧化状态而用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和脓毒症。
5.
抗栓与抗凝血作用:白蛋白通过与一氧化氮(NO)结合形成S-亚硝基硫醇,显著减少NO的失活而增强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Albumen
白蛋白使用的误区
1.
做为肠外营养补充剂:由于白蛋白缺乏色氨酸,其营养价值很低。在费用效益比方面更远低于平衡氨基酸制剂。
2.
低白蛋白血症的补充:只要肝脏合成功能正常,在控制原发病后,补充充分的氨基酸,血白蛋白水平可自行恢复。盲目补充白蛋白反而抑制白蛋白合成,增加其降解。
3.
促进伤口愈合:白蛋白不能不能提高胶体渗透压,减少伤口水肿,促进愈合。改善原发病的治疗效果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4.
危重患者抢救:有些人认为白蛋白能提高免疫力,改善全身状态。但并无循证学依据表明白蛋白对危重疾病有特殊治疗作用,相反,某些情况下甚至可能增加死亡率。
Immunity
白蛋白的不良反应
1.
白蛋白的不良反应通常表现为急性的过敏性样反应,并可能伴有发热、寒颤、恶心、呕吐、荨麻疹、低血压、唾液分泌增加、并且对呼吸系统及心率存在影响。
2.
输液过快时(20~50ml/min)可能导致全身性血压降低,而对于老年或存在充血性心衰竭风险的患者,可引起明显的充血性心衰竭,特别是在使用高浓度白蛋白的治疗中。
UntowardEffect
白蛋白的适应征
1.
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首选晶体液,可合用非蛋白胶体液(下文简称胶体液)。后者的费用效益比优于白蛋白。如患者需限钠或对胶体液有禁忌,可使用白蛋白。
2.
非失血性休克:晶体液为一线用药,胶体液用于存在肺毛细血管渗透或外周水肿时,如有胶体液禁忌,可使用白蛋白。
3.
肝切除手术:如切除体积>40%,推荐使用晶体液维持血容量,使用胶体液及白蛋白亦可,取决于剩余肝脏的功能及血液动力学情况。
4.
热损伤:最初24h,仅使用晶体液。胶体液的使用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烧伤面积>50%;超过24h;晶体液不足以维持血容量。出于费用考虑,推荐使用胶体液,有禁忌时使用白蛋白。
5.
脑缺血:胶体液对缺血性中风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无效。
Indication
END每日一学药你知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olvz.com/skal/10067.html